50个亲朋好友抱团返乡:群居5年,自给自足(3)

2022-08-24 16:55     一条

还有田野餐桌,田野婚礼,社区有好几对伙伴,都是来这里参加婚礼,然后留下来的。

学习搭建木头房子

科科(右二)带领大家向老村民学习种菜

大家会把自己擅长的技能分享出来。比如施国平的太太,特别擅长做手工,做美食;农耕组的科科,会很耐心地带着很多城市里来的"农业小白",一起从种出一棵干净的菜开始;还有的人特别擅长扫洒,这在乡村也是一项重要技能,因为没人"请阿姨"……

"分享和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把生活变得更丰富了,这也是乡村生活对城市人,特别有吸引力的地方。"

"大家互相之间,有难得的包容和真挚。"

"连1小时车程以外的成都市区都去得很少,也不觉得孤单,单调乏味。"

在自然里放松下来,很多新的爱好,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狗尾巴草之歌音乐:麦昆塔的孩子 - 麦昆塔的孩子

范范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写歌。到村子的第二年,有一天晚上吃完饭,她在河边散步,突然有一阵风吹来,脑海里马上有了一句旋律,"我忍不住停下来,闭着眼睛感受……随后一路走一路唱,回来就用手机录了下来。"

社区里还有一首《狗尾巴草之歌》,是大家在田野里面看着狗尾巴草生长的时候,小伙伴们共同创作的。

学习用柴火灶烧饭

在田野里,也要精致摆盘

村里生活的开销也不大,包吃包住:大家动手改造成了青年公寓,每天吃自己种的菜、社区小伙伴轮值做饭。

当我们问到每个人,乡村对自己最大的转变,"生活简单且规律","神清气爽"是收获最多的答案。

新村民宁宁(左)在柑橘完全成熟前测试甜度

33岁的宁宁,曾在杭州阿里巴巴工作了5年,后来去上海创业5年,做了一个环保时尚品牌,但总觉得城市里的环保事业不够彻底。那时,她就常常下乡拜访村子里的好友范范。

或许是因为长期过度加班、晚睡晚起,她经历了一场免疫系统疾病,这成了"最后一棵稻草",于是她决定搬去铁牛村定居,"把自己种到乡村的土壤里,重新生长"。

现在,身体早已恢复,我们在村子里见到她的时候,她就蹲在院子里手绘展板。酷暑当头,院子里不开空调,大家都只专注在手上的活儿。

她说:"原来很多时候的情绪问题,都是被身体和精力拖累了,做好最简单的每天好好生活,就已经能带给我巨大的转变。"

关于未来,宁宁还希望能把妈妈接过来,在村里一起生活。

村子里的自然环境

乡村生活,也有不方便之处。

比如乡村只有卫生院,医疗条件一般,如果身体小恙,还是需要开车半小时去县里,大一点的健康检查,则要开车去成都。

村里的快递不会送到家门口,要去镇里不同的快递点取,返乡的城市青年说,刚开始还是有些不适应的。

施国平一家四口在乡村

社区的伙伴给施国平儿子准备的生日礼物:各项技能体验券,包括当一天代理村长

被质疑最多的,还有教育。

施国平说自己"花了7年半,才最终决定把孩子接到村里,这个决定很难"。

刚转学到镇上,今年13岁的老大除了英语,几乎门门功课倒数。"但是两学期不到,不仅学业赶上去了,生活变得更能自理,还成为了我们社区乐队的成员。"

施国平说,"我们把这次回归乡村,回归自然和生活,当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同时阅人无数的一段旅程。学校教育之外,孩子们跟着新老村民在一块儿,参与日常劳作,重新结识朋友,去链接未知的土地,这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学习。"

社区的新村民们

最近有一句话流行的话,"在大的时代奔腾里,小地方给我们安慰。"也有人预言,中国未来10年的发展,就在乡村。

我们问这群新乡村青年,如果也有同龄人想迈出去乡村生活的第一步,有什么建议?

总结下来有这样几条:

一,找到有相同价值观与理想的同行者,是非常重要的;

二,要提醒自己,乡村不是逃离城市的理由,是否做好了勤劳、节俭的准备?能否不躺平?

三,也是最重要的,对自然与他人,永远保持谦逊和敬畏。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