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价应对电荒?专家反对:会给消费者带来巨大负担(2)

2022-08-24 15:42  国是直通车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未来煤电总体由主力电源向基础保障型和灵活调节型电源转变,其容量价值、灵活调节价值和兜底保障价值会更加凸显。

当能源转型遇上极端天气,应如何进一步完善能源应急机制,确保能源供应?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这同样需要考虑成本问题。例如,增加电价无疑能够缓解用电紧张的问题,但是会给消费者带来巨大负担。

此外,从技术层面来说," 多上一份保险 " 并不困难,多备一条线当然可以多一份保障。然而,这意味着巨大的投入以及无法确定的回报,谁该为此买单?当然,假定未来极端气候变化越来越频繁,政府将会在能源安全方面做出更多预警,在能源安全方面做更多的投资。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这次缺电主要是因为极端天气,同时还要考虑到能源转型的问题,这是我们未来面临的非常艰巨且重要的任务。考虑到水电来水是有周期性的,应怎样应对类似的电力短缺情况,值得深入思考。

例如,从电力结构来说,四川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天然气资源,及早发展燃气发电以完善发电结构。这样,当遇到极端天气时,燃气发电就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要保留一部分煤电。目前,四川煤电加燃气发电,能够保证居民基本生活,但总体来看燃气发电发挥的作用仍然较小。长期来说,如果能够进一步发展燃气发电并保留部分煤电,将大大提高电力系统的韧性。

对比全球电力供需水平,极端天气导致电力短缺会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吗?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从前几年全球电力供需水平来看,整体来说并不存在电力紧张的情况。今年的情况主要是因为,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较高,天然气价格贵,电厂发电动力不足,供给难以满足需求。此外,极端天气更是雪上加霜。

对于百年一遇的极端天气,如今全球的做法普遍都是 " 硬扛 "。中国跟其他国家情况有所不同。整个电力消费中,中国工业用电接近 70%,居民用电仅约 14%,只需要前者拿出一点点给后者就能够顺利解决。但美国不同,其居民用电高于工业用电,因此一旦出现电力短缺,很难通过有序用电保障居民用电。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极端天气条件下,终端需求增加,而供应侧不同类型电源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同时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电源侧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不确定性更大。四川缺电的情况、此前美国得州的问题、去年欧洲的问题,都是极端天气影响电力供应安全的实际案例,未来风险可能会更大。

电力短缺对产业有何影响?今年部分地区缺电,导致充电桩无法运营,电动汽车充电难,这会影响居民选择新能源车吗?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高温导致的缺电现象短暂且并不严重,因而不会过分影响工业企业发展,整体影响不大。如今降水预期增加,随着降水来临,短期供应困局将被缓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四川的工业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整体来说,这次电力短缺仅短时间存在,不会对工业企业造成很大影响,更不可能影响居民选择新能源车。

现在任何行业都离不开电。预计电力短缺会使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吗?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一定程度上也许会有影响,特别是像有些西方发达国家,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发电占比较大。持续高升的电价势必影响经济发展。但很显然,以中国的情况,远不至于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