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交易!淘宝推出“多地址下单”功能,覆盖90%以上商家(2)

2022-08-18 10:28  天下网商

一场内部的"较量"

在大多数消费者的眼中,改地址是一个小到不起眼的简单变化,但产品经理和技术团队们并不这么认为。

他们得同时保证两点:第一个是不能影响用户下单,尤其在大促期间;其次,要保证改动后,计算出来的物流时效、优惠等内容是正确的。

淘宝交易技术负责人智静告诉《天下网商》,难点之一,是多地址下单涉及的链路长且复杂。当消费者在一笔订单中增加多个地址的时候,牵涉的是多件商品的上下游环节,比如从商品库存到优惠力度,再到邮费、履约时间等供应链环节。以往,整个成交链路都是按单个地址识别,实现较为简单,但是现在要调整整个交易链路。

雨疏解释,淘宝天猫上有十几个行业,各行业的供应链逻辑都不同。但它们都依赖于订单地址来计算运费和时效,一旦底层逻辑修改,比如增加多个地址后,后台要保证同时正确显示运费和物流送达时间。

"我们就执行方案产生过无数分歧,光设计方案就改了3个版本。"雨疏回忆。

第二个大问题便是牵涉到自营业务,例如天猫超市或阿里健康,已经形成了各自的交易逻辑和履约逻辑的。要在已经成形的交易链条上嫁接一个新功能,也是一大难点。

以天猫超市为例,天猫超市对货品送达的时效要求高于普通商品,一般需要1小时达或半日达,而且一个订单内的多件商品,很可能是从一座城市的多个仓库中分别发货。如果要针对同一订单增加更多地址,后台需要再次分别计算哪个发货仓地址离消费者更近,也要预估按时送达消费者的时长。这对计算运力有相当高的要求。

"交易订单一旦出现问题,就非常可能引起大促业务塞车。"看起来点状的改动,背后涉及到了多个业务部门的协调。

为了在承压状态下测试优惠、运费、时效算法,也为了满足更多消费者的期待和需求,原本预计在今年双11上线的功能提前到了618。

目前为止,这个功能还是存在不少未解决的问题:比如不支持B2C业务,如天猫超市、天猫国际等自营业务;虚拟商品、电子凭证订单、预售订单、无库存等商品可能无法支持多地址修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