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来,这种涨价一定程度对消费者来说也是好事。"假如说平台一直是亏损的,那么作为消费者使用这种车辆也会不放心,你会担心哪一天如果倒闭了,那他的服务暂停了,我的钱还没有拿出来怎么办?健康的收费标准和盈利模式才是共享单车企业长期存在的基础。"丁道师表示。
共享单车"烧钱抢市场"阶段结束了。每经记者 张建 摄
实际上,随着教育用户和"烧钱抢市场"阶段的结束,"共享系品牌"涨价早已成为这两年的热门话题。以共享充电宝为例,大部分充电宝最初收费标准是1元1小时,后来一路涨价至4元1小时。另外,共享充电宝的24小时封顶价也从早先的20元上涨到了40元,一度被网友吐槽为"割韭菜"。
从共享单车的涨价史来看,2016年9月,摩拜和ofo相继进入市场时,共享单车最初价格为0.5元/半小时,如今,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中国共享单车的市场均价为30分钟内起步价1.5元,后续平均1元/10分钟。今年,许多平台都调整了价格,提高至30分钟1.5元、2元不等。
共享单车业务长期亏损 涨价是唯一止损途径?
实际上,共享单车平台的涨价除了行业发展阶段之外,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长期亏损。这两年来,共享单车市场的格局基本稳定,形成哈啰出行、滴滴青桔、美团单车"三足鼎立"的模式,虽然巨头加持,格局稳定,共享单车业务却难以独当一面,依然是三家公司的主要亏损来源之一。
哈啰单车在2021年启动美股上市的招股书数据显示,自2018年起,哈啰单车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最高年亏损金额超过20亿元。而被美团全资收购的摩拜单车2018年到2020年累计亏损接近50亿元。滴滴2021年的财报数据显示,青桔共享单车被划分进300亿的"其他业务"的亏损中。
巨额且长期的亏损,也让巨头对于共享单车这个超级流量入口的盈利模式探索显得更加的急切。有业内人士通过微信向记者表示,共享单车行业曾经的烧钱补贴大战已经结束,活下来的单车企业,为了生存,如今都普遍上调了价格,这是共享单车进入下半场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丁道师看来,现在的共享单车价格对于消费者来说偏高,但是这个价格是能支撑共享单车整个平台开支人员工资、运营的各种费用,甚至稍微还能有点盈利,因为现在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资金砸钱打仗、做营销和投放,对于共享单车平台来说,在这样的收费标准下,投入较少的资金也可能获得能够持续的盈利。
至于共享单车涨价未来是否成为常态?丁道师表示,,共享单车涨价也不会一直涨下去,因为这个行业还是要市场经济来调控的。所以在共享单车涨价之前,一定经过了内部测算,在实现盈利的同时,也不至于让用户觉得太贵用不起。
涨价是共享单车止损的唯一好办法吗?显然不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对于这次美团单车的涨价,很多用户提到,共享单车价格越来越贵,车却越来越旧、越来越少,也有用户认为共享单车的服务和车辆维护水能并没有随价格一起提高。
业内认为,除了涨价之外,共享单车平台更应该提高精细化运营能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车辆质量,让更多消费者对于随着服务质量提升而增长的单车使用价格心服口服,避免因单方面涨价引发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