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默:面对台湾,美国智库建议“小火慢炖”

2022-07-26 08: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问题不在于他们是否会用武力夺取台湾,而是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动武。"

此言出于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其结论是:中国大陆攻打台湾的风险在未来十年会随着时间推移愈来愈大。

伯恩斯还认为,中国从俄乌冲突吸取了一个"教训",即若想速战速决,必须有碾压对方的实力,因此北京不会立即对台动武。

美中情局长在一个安全论坛发表上述言论,论坛的列席者也包含了中国驻美大使秦刚。秦刚对台湾问题的看法是:中国最不愿意做的事就是与同胞同室操戈,我们会本着最大的真诚达到和平统一,因为我们相信这最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

武力统一到底是真议题还是假议题,关键在于"时间站在谁那边",这次笔者就小聊一下华盛顿在台海问题上的杂音。

《华盛顿邮报》7月23日报道,拜登政府越来越担心,佩洛西窜访台湾可能会引发台海重大危机,白宫和一系列国家安全官员都试图劝阻她。

台湾在台海问题上的缺席与后果

两岸与美国三方,至少在此时此刻,都不想速战速决,不过,也都在考虑速战速决的现实可能性与其损益。

台湾这一方,由于早早放弃了台海问题的自主性,也形同放弃了决定权与发言权,但随着美国急切地想实现对台湾的完全支配,压力涌现,以致军方与"国安"单位也传出了反对"不对称作战"的异音。

简单说,台军向来的战略是"源头打击",美方原来也支持这个构想,但近年已有所变化,俄乌冲突后更强调"不对称作战"。前者的概念是"攻击为最佳防御",后者则是"防御为最佳攻击",此差异深刻凸显台美的矛盾,而此矛盾牵涉到武备安排的大转向。

对台方而言,防御是目的,攻击是达成目的的手段;对美方而言,攻击是目的(削弱中国),而台湾的炮灰式防御是达成目的的手段。

"不对称作战"使得美国对台军售项目,具远程打击能力的武器都被取消,改成适合作为"肉盾"的武器。这种180度的改变不止在于买不到美国重武器,还否定了台制导弹与潜舰等大型军备计划,牵连甚广。

这便是蔡英文出让台海问题自主性给美国的恶果。在军事面是如此,在政治面,台美关系则更是"不对称",连"护台神山"都被搞成"护美神山"。

美前防长,现职军火掮客的埃斯伯(Mark Esper)在台湾一番表态,包含"男女皆兵"、"军事预算应达GDP3.2%"等等胡言乱语,罕见地遭到台湾不分蓝绿的"婉拒"。这显示台方有意止损--毕竟再让美国鹰派一路嗨下去,谁执政都难以维稳。

马克·埃斯珀(资料图)

对于拜登政府全面支配台湾,并打"台湾牌"刺激中国,华盛顿政学界并非没有杂音,最近,由于美国大力炒作乌克兰与台湾问题的共伴效应,不但"新冷战"的话语呼之欲出,甚至已有人讨论"三战"的可能。乌云密布下,美智库已有敦促当道踩剎车的异见,简言之,就是基辛格那一套现实主义说词的理想主义版本。

但有用吗?

小火慢炖策略

智库"布鲁金斯"东亚问题研究员瑞恩·哈斯(Ryan Hass)最近写了一篇报告("An American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of Taiwan in US-China relations"),对华盛顿政界发出警语和建议。总的来看,哈斯认为目前美国对华政策在台湾问题上的处理是不智且错误的:

重点一:乌克兰事件不是处理台湾问题的伏笔,两者间没有逻辑关系,不要玩"连连看"。

重点二:中美之间已严重缺乏沟通渠道,双方对问题的认知相反,都主张目前的外交反应是响应对方的过激行为。

重点三:对于中国在俄乌冲突中记取了什么"教训",不宜过早下定论。

重点四:台海紧张局势已过度升高,若现在发生台海冲突,盟国将无法持续支持乌克兰。

重点五:应促使各方采取纠正措施以防范战争。

重点六: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攻击"是各种"蚕食",现阶段并无意以武力"速战速决"。

关于解决方案,该文主张:

其一,台湾人民的意愿才是武力冲突是否会发生的关键,而不是中美双方的意志,因为目前台湾人的主流意愿是"维持现状",因此华盛顿和台北确保可信的威慑即可。

其二,美国应缓和局势,而不是激化问题,例如鼓励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展开意识形态斗争,且将所有民主国家卷进来助阵。这么做只会让全世界认为美国才是激化问题的祸首,而非中国。

其三,不要将台湾地区视为美国代理人或战略资产,只需要强化台湾的自卫能力,且不需对大陆的军事行动次次采取具体响应,专心做好台美军事准备即可。

其四,美国不应打"台湾牌"挑衅中国,只需要在符合美国利益的情况下,提高美国与台湾地区的接触水平即可。

其五,要遵守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在解决两岸争端的方案上不表态,不预判和平解决的可能方案,并继续敦促北京和台北进行两岸谈判。

其六,两党政治人物都不应借打台湾牌谋取党派私利。

其七,多做少说,将有助于把全球注意力集中在两岸紧张局势升级的根源上,否则中国永远不会被视为"挑事者"。

其八,重建中美两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沟通渠道。

以上表述,可视为"小火慢炖"的策略。

问题在于,此论述的预期结果是两岸和平解决争端,在现实里,却与目前美方战略利益相左。说直白点:鹰派促战,鸽派促和,对当下采取强硬对华政策的那一小撮当道政客来说,以上这些主张过于理想主义而不现实。

然而,若将思路转向基辛格的类似主张,此论述又十足是现实主义的。毕竟,现实主义者都不乐见中美发生战争,包括推崇"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米尔斯海默也是如此。

方法是理想或现实,终归要回到一个大哉问:中美博奕,时间到底站在谁那边?

约翰·米尔斯海默(资料图)

维持强权的必要特征

尽管不少美国精英仍在盘点强国优势,但山姆大叔确实在走下坡路。放眼全球,拉美、中东、东南亚、非洲,甚至太平洋岛国,都已不再是美国说了算的地区,证据就是拜登正努力在上述地区一一回防,而成效显然不佳。

据此,兰德公司的高级研究员麦克·马萨尔(MICHAEL J. MAZARR)索性借历史经验将视野放大,发文探讨维持强权的必要特征,以期点醒美国,今后该怎么办("What Makes a Power Great")。

马萨尔列举了七项强权特征:

1. 国家野心(ambition,雄心)。

2. 在社会面分享机会,以产生人才。

3. 共享国家认同。

4. 目标导向和有效的政府,扶植私营部门,促进强大的教育体系。

5 .包容而有效的社会制度。

6. 将社会重点放在学习和适应上,以确保对创新持开放态度。

7. 促进多样性和多元化,以避免社会落入窠臼,抑制了创造力。

以上七个特征,简言之就是说强权要保持"活力"。不过马萨尔最后强调,任何特征过度膨胀都会对国家造成损害,因此关键在于"平衡"。

马萨尔的表述并不新鲜,其实就一句话:治大国如烹小鲜。材料、火候、调味、调理方式,都要讲究,最重要的是一切都要"恰到好处",最好能相辅相成。

但知易行难,什么是"恰到好处"?

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度,若社会服膺的是弱肉强食(原则上就是资本主义)的原则,那么强者自然过度膨胀,社会也就必然失衡。今天的美国,就是如此,谁都知道这些特征的重要性,但如何维持平衡?考虑到此举意味着牺牲某方的利益,"平衡"也就成为千古难题了。

美国已是现代化发展得很成熟的国家,可它现在的问题是严重失衡。对此,马萨尔以间接的方式批评当下的美国,缺乏一个"热心公益的精英阶层",精英层变得腐败,充满寻租行为。精英质量低落,治理自然每况愈下,社会众声喧哗,各自组成"饭圈",分歧也就无可避免。

强权博弈,时间当然不会站在内部混乱的那一方。马萨尔苦心孤诣,以古鉴今,绕了这么大一圈只是想告诉美国精英:管好自己的事儿。

时间紧迫,美国只能涉险以争取时间

时间既然不站在美国这一边,若还想维持强权,那么任何小火慢炖的策略都偏离现实。这也是美国的现实主义者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对急切想打瘸对手以保持优势的主流精英而言,现实主义最不现实。

米尔斯海默高呼俄乌冲突的祸首是美国。这答案在美国对手那边,得了满分,在美国这边是零分。当权的精英必须往前看,想的是如何削弱对手,非主流的现实主义者却只想往后看,专注问题的根源,并认为唯有如此才能解决问题。

毛病就出在当权者并不想解决问题,反而意在制造问题以保持优势。

马萨尔举了一个例子,侧面印证美国精英的焦虑:欧亚集团基金会(Eurasia Group Foundation) 2019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8至29岁之间,有55%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并不"特殊",而60岁以上的美国人中,这一比例仅为25%。

这是国家雄心正在快速流失的证据,因为美国特殊论,是山姆大叔国家雄心的根源,也是国家认同的基础,没了这"熊心",也就没了支配世界的"豹子胆"。因此,台海问题作为中美博奕的深水区,美国不由自主地涉险踩线,已是难以逆转的趋势,至少在他们尝到重大苦果以前,不会停止探索,因为时间不站在他们那边。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焦虑就是商机,地缘风险升级,军火商利益先行,像埃斯珀这样的军火掮客,还有类似的访台团今年以来可谓络绎不绝,都急着在统一前,能捞就捞。现在,更只有加码塞货,不会收敛。

剩下的问题,就是北京还能忍多久了。诚然,时间站在中国这边,但不幸的是,美国精英也心知肚明,所以只会更猴急地耍花招想将时间抢回去。三个月内,佩洛西打两次台湾牌,你看他们有多焦虑。

而台湾呢?问题只有一个,就是台湾将自己放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以致时间永远不站在它这边。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