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也为"雝","雍"的来历可能跟护城河有关,护城河也叫濠沟,是环绕城邑的大型人力工程,主要用以防守,是古代保家卫国必不可少的利器。考古发现,早在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就已出现护城河。甲骨文的"雍"有"邕"有"隹(鸟)",鸟儿在城邑上空盘旋鸣叫,显得悠然自得,意为城邑中的族人生活安康,无有侵犯,故"雍"字在拥有"和谐、稳定、从容"的意思外又引申出一层"壅堵、 阻塞"之意,意为将外来侵略或危险阻挡在外。有说法认为春秋时晋国吞并雍国时,当时雍国国君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束手就擒,面对如狼似虎的晋军,始终保持着一个君主的威仪,为此大大震慑了晋国军士们,说这就是"雍容"一词的由来。但"雍"从容不迫的意思其实早在春秋早期的《诗经》中就出现了,故"雍容"一词跟春秋雍国无关,而是源于早期雍地部族祥和安宁的部落生活,而这种祥和安宁的生活状态也许跟雍人建设最早的护城河有关。
雍的甲骨文
文/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