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干就干,仅4个月后,2011年3月的成都春季糖酒会上,广药集团授权广东广粮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两款王老吉产品--"王老吉"罐装固元粥和莲子绿豆爽养生粥就已经正式亮相并开始招商。这被认为是王老吉品牌多元化发展的开端,此后,王老吉又相继推出了固体凉茶、龟苓膏等多款产品。
广药集团此举,让一手"养大"王老吉品牌的加多宝很不满,认为其利用王老吉品牌在多个领域招商,有损该品牌的文化专属性,并在双方矛盾不断激化下,最终于2011年12月与广药集团对簿公堂,此后双方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最终以广药胜诉收尾。
品牌授权则让广药尝到了甜头。一位接近广药的人士曾透露,广药与一家授权公司签订的品牌授权合同,每年仅权利金就能达到500万元。
(图源:视觉中国)
2015年前后,广药集团与被授权公司的合作方式有所转变,"王老吉"品牌不再直接对外授权,改用一些子品牌做背书,"吉悠"及"吉动力"等自此诞生。
2018年12月,赢了官司的广药集团,把王老吉相关商标专用权等,以13.89亿元的价格打包转让给了旗下上市公司白云山。自此,王老吉成了白云山的"现金奶牛",其所在的大健康业务几乎每年都以百分之十几的营收占比,贡献着白云山超30%的利润。
困于多元化
转让王老吉商标时,广药集团还和白云山签了《业绩补偿协议》,约定王老吉商标资产需要在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完成1.53亿元、1.63亿元和1.71亿元的商标许可净收益。如果完不成,广药集团要对白云山进行现金补偿。
2019年这一目标超额完成,没想到2020年因疫情影响,只完成了75.03%。广药和白云山协商了一下,把考核周期改成了2019年、2021年和2022年,大手一挥把没完成的2020年划掉了。
为了完成目标,过去几年,王老吉、白云山以及广药集团在品牌授权上投入了不少力气,还单独成立了公司。
2019年8月广州创赢成立,这是广药集团控股上市公司白云山的成员企业,主要负责"整合集团所有品牌无形资产的资源,通过创赢公司对品牌的授权、合作产品及品牌合作项目进行统一梳理和统筹,实现品牌一体化、品牌(资产)运营、专利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虚拟创赢……"
换句话说,广州创赢主要负责的就是广药集团系列公司的品牌授权生意。
截至目前,广州创赢官网的"产品中心"已经列示有352款产品,涉及啤酒、饮料、咖啡、药品、化妆品、日用品等多个品类。其中,不少产品都是在最近几年才推出,如2020年推出的王老吉牙膏和洗面奶,2021年推出的啤酒品牌"哔嗨啤"等。
这些授权也的确为广药集团系列公司带来了不错的收益。据白云山2021年年报显示,当年白云山"其他"板块的主营业务收入高达3.39亿元,同比增长了58%,增长的原因是广州创赢拓展品牌运营业务及广州白云山医院经营规模扩大所致。
"整体来说,王老吉的品牌授权肯定利大于弊。"朱丹蓬分析说。
王老吉在品牌授权的双刃剑中挣扎的同时,凉茶市场已悄然变天,逐渐进入存量竞争时代。2016年开始,一直高歌猛进的凉茶市场,增速急剧下滑到了个位数。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凉茶市场增速首次跌破两位数,只有9.7%,2017年再度下滑。此后,连续多年凉茶市场一直处于颓势。
为此,"凉茶一哥"王老吉不得不努力开辟新市场,搞授权,开奶茶店,卖可乐,推出火锅品牌……但这些尝试,都没能溅起太大水花。在品牌授权方面,虽然与王老吉商标相关的产品出了一大堆,雪糕、月饼、果脯、润喉糖、酸梅汤等一众产品上都挂上了"王老吉"的标志,但大多反响平平。
(图源:广州创赢官网)
反映到财报上,王老吉大健康公司2019年和2020年分别实现营收102.97亿元、68.62亿元,净利润13.80亿元、11.95亿元。其中,2020年营收骤降1/3,净利润也大幅下滑,官方解释为"受疫情影响,王老吉大健康公司春节档期市场受到严重影响,使得全年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
2021年,王老吉大健康公司业绩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依旧没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仅实现营收97.28亿元,净利润12.88亿元。
2021年年报中,白云山曾对王老吉做出这样的规划:要坚持"一核多元",做强做优大健康板块业务。其中"一核"是指深耕王老吉凉茶市场,持续推进品牌年轻化,以促进王老吉凉茶销售的增长。"多元"则是王老吉相关的多个创新产品,表示要"加大刺柠吉系列及其他潜力产品的市场培育力度,集中资源打造样板市场"。
大约十年前,还是广药集团总经理的李楚源曾透露:"我认为,品牌只要符合大的类别、大的方向,适当延伸能够提升品牌价值,王老吉不会脱离'大健康'的主打方向。"但十年后,频繁发生的品牌授权乱象已成高悬在王老吉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尽管王老吉能撇清责任,却难说不会削弱王老吉的品牌价值。
"王老吉在品牌授权管理上出的疏漏,是个挑战,不断发生的维权事件已经对王老吉自身品牌造成了一定的损害。"朱丹蓬认为,广药集团应该深刻认识这类事件的危害性,将品牌授权工作进一步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规避授权风险。(应采访对象要求,赵文斌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