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在中国民间,自古以来盗墓之风盛行,至今也有数千年历史了。甚至到了三国时期,曹操为了筹集军饷,还专门组建了"摸金校尉",以盗取古墓中的财帛用来充当军饷。但是,有一座古墓帝陵,从古至今却无人敢盗,甚至连碰都不敢碰。这座帝陵就是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的桥山黄帝陵,也是《史记》中记载的唯一一座黄帝陵。
黄帝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根源所在。在黄帝去世后的数千年时间里,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早在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率领10万大军北巡,在归来时就特意到桥山祭祀黄帝陵。到了唐宋之后,帝王对于黄帝陵的祭祀规模越加宏大。不但重新修建了规模宏大的黄帝陵,每次祭祀黄帝还会放进去许多奇珍异宝。
黄帝陵作为华夏第一陵,在古代也吸引着许多盗墓贼的觊觎,但是没有一个盗墓贼敢对黄帝陵下手。在民间传说中,曾经有个盗墓贼想要下手,结果却被悬赏20万两黄金,并且还被追杀至国外。
在清朝末年,有一个叫白彦虎的叛军首领,在陕西、甘肃一带烧杀抢掠,造成了极大破坏。而且这个白彦虎还是一个盗墓贼,盗掘了清朝的皇姑坟就罢了,甚至放出消息,声称想要对黄帝陵动手。当时的清朝大将左宗棠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气愤,亲自率领大军平叛。这个白彦虎没盗成黄帝陵,反而自己成了丧家之犬,被左宗棠驱赶到中亚境内。在白彦虎逃到中亚后,左宗棠还悬赏20万两黄金对其追杀。最终,白彦虎于光绪八年死托呼玛克,终年53岁。
黄帝陵可以说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坟,一直到今天,海内外的中华儿女都还齐聚在黄帝举行祭祀活动。清明公祭黄帝陵典礼也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祭祀黄帝陵可以说是凝聚华夏儿女、增强民族感情的重要活动。对于中国人来说,黄帝陵无疑是非常神圣的。如果有哪个盗墓贼敢对黄帝陵动手,那真是与所有华夏儿女为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