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时期,江南光茶税每年就有二十万两的收入,而到了崇祯时期,能收上来一半就不错了。既然国库少了这么大的一项收入来源,国家打仗要用钱怎么办?只能算在老实的农民头上了。农民守着一亩三分地,一年能挣多少钱?放着那么富有的商人和矿老板们,欺负老实的农民这算啥。
当然,崇祯还是个节约的皇帝,他也知道农民不好过,因此决定开源节流、精兵简政,在东林党的窜掇下取消了全国各地的驿馆,这的确为朝廷节约了不少钱,但是,也让很多人失了业,以前的驿馆工作人员一下子成了无业游民,其中有一个叫李自成的。
有人说,崇祯皇帝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期,属于天灾,就算属于天灾,老百姓们的粮食已经减产了,可朝廷为什么还要加重百姓的税收呢?因此,百姓们在无活路的情况下,纷纷造反,在这种情况下,东林党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还不肯妥协,如果他们能稍微的放弃一点自己的利益,给农民们一点活路,也许各地就没有那么多的流寇了,崇祯皇帝也就可以分出精力专心的对付后金。
历史上,东林党的人个个非常清廉,极富正义感,但是,当满清入关后,在抄那些东林党的家时,哪个不是家财万贯,当然个别清廉的还是有的。
魏忠贤在的时候,将东林党压得死死的。征收工商税,变相缓解了农民的压力,但动了东林党的利益,所以,朱由校一死,他们就迫不及待的配合崇祯皇帝灭了魏忠贤,而东林党又变相的增加了农民的负担,明朝亡于流寇,不如说亡于东林党更确切些。反观最后李自成攻入北京时,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在崇祯身边的,陪伴他的只有一个太监。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