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湾首次规模出现“白泥蚂”!青岛:允许暂时使用地笼网和底拖网

2022-07-04 10:10     青岛新闻网

胶州湾首次规模出现敌害生物"白泥蚂"!青岛:允许暂时使用地笼网和底拖网

青岛:允许在胶州湾划定区域暂时使用地笼网和底拖网除害

1艘渔船,3名渔民,约5个小时打捞上来近3吨海星等敌害生物。这是7月3日,观海新闻记者在青岛营海码头看到的场景。

继去年青岛胶州湾海域大规模海星暴发之后,近日,青岛胶州湾海域部分养殖区再次海星暴发,并首次规模出现敌害生物"白泥蚂",捕食蛤蜊幼苗,造成渔民经济损失,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持续关注并跟踪调查胶州湾海星生物量情况。结合专家意见,经研判,当前海星数量已对胶州湾贝类养殖生产造成危害且有蔓延趋势。经请示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决定自7月1日起,允许部分养殖户在胶州湾划定区域暂时使用地笼网和底拖网除害。

本次胶州湾海星暴发规模相对较小

"我们大约上午9点到达胶州湾红石崖海域贝类养殖区,使用拖网拖了3次,下午3点刚回到码头。"7月3日下午,青岛营海码头,渔民胡大山忙着卸载刚刚被打捞上来的海星等敌害生物。今天是营海码头第一天使用底拖网作业,胡大山说,大量且大个的海星密集分布在贝类养殖区海底,只有使用拖网才能最有效捕捞,相对而言,地笼网的作用也有限。

胶州湾首次规模出现敌害生物“白泥蚂”!青岛:允许暂时使用地笼网和底拖网

7月3日,从胶州湾红石崖海域贝类养殖区满载海星等敌害生物回港的渔民。

胡大山使用的渔船不足12米,船上空间有限。"使用拖网一次拖约20分钟,拖网就盛得满满当当;拖3次网,小渔船就盛不下了。"胡大山说,他们只能拖3次就回到码头卸货,然后再返回作业。按照1天来回2趟来看,至少10天才能将海星等敌害生物基本清除。

胶州湾红石崖海域贝类养殖区养殖贝类1万余亩,是此次受海星暴发影响最严重的区域。青岛市海洋管理保障中心副主任韩兵介绍,经潜水采样调查,此次海星暴发仍为多棘海盘车,红石崖海域贝类养殖区海星密度为15-20只/平方米,胶州湾中南部贝类养殖区海星密度为1-2只/平方米,其余养殖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海星分布,且海星规格较小,腕长5厘米以下占88%,不具有经济价值。

与去年相比,目前青岛胶州湾海星暴发的规模较小。2021年,青岛胶州湾海域牡蛎、蛤仔底播海区海星密度达到平均50个/平方米,是今年的两倍以上。不过,此次海星暴发的区域发生了变化。例如,去年损失较轻的红石崖海域贝类养殖区,今年估计损失最重。

大量"白泥蚂"捕食蛤蜊等养殖贝类

随着渔船上岸的,除了海星之外,还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作"白泥蚂"的敌害生物。7月3日上午,记者在青岛红岛中心渔港码头看到,一艘盛着海星和白泥蚂的渔船靠在岸边。翻开白泥蚂的肚子,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完整吞食的小蛤蜊。

这个场景同样出现在青岛营海码头。当日下午靠岸的渔船上,海星和白泥蚂混杂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胶州湾海域养殖贝类的两大敌害。有贝类养殖户说,他们一艘船一天捕捞了200斤白泥蚂。韩兵说,如此数量的白泥蚂规模出现,在青岛是首次。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