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军评:乌克兰“僵局”中的进展-席亚洲(3)

2022-07-03 09:30     观察者网

如果仅仅是静态的防御,那么这种打击除了宣传意义,是没有什么实质效果的。

俄军现在在北顿的作战总体来说和2014年的冲突除了规模和交战烈度的区别外,并没有太大区别,基本套路是 ,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将乌军限制在特定区域,构成一个松散的包围圈,或者干脆就是来个"围三缺一",然后用炮火封锁主要交通线,大大削弱对手得到后勤支援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打击和消耗援军。双方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会围绕要地周围的零散居民区、高地,展开反复的争夺。直到将乌军消耗到一定程度,开始突围,俄军继续使用炮火对其突围行动进行打击,最终乌军能够逃出去的部队大多会伤亡惨重并且丢弃绝大部分重型武器。最后,俄军的步兵和坦克才会开始向关键要地展开攻击,将其歼灭,或迫使最后残余乌军投降。

而北顿涅茨克周边基本属于丘陵地带,乌军又构筑了相当坚固的工事地堡,囤积了不少物资,这和2014年冲突中乌军 轻敌冒进的情况有根本不同,因此俄军必须用更长的时间围困和消耗守军。当然这和之前围攻马里乌波尔的情况也是差不多的。

实际上俄军要打得快,当然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双方在乌克兰东部地区的交战虽然也同样是面对着相对复杂的地形,那不也是大开大合,你来我往吗?只是那样的打法意味着投入巨大的兵力,同时以伤亡惨重为代价。

但俄军显然一方面没有投入那么多的兵力,第二也不能承受那样的伤亡,事实上不仅仅是人员伤亡,俄军在战争第一阶段大穿插把自己跑得丢盔弃甲,虽然没死多少人,装备损失也并非不可恢复,但造成的舆论损失实在是有点太大,所以在第二阶段,俄军刻意减少与乌军的短兵相接,尽可能发挥炮兵火力优势来进行战斗。

俄空中打击火力不足的情况下,作战更多的还是要依赖炮兵

至于俄军的空中火力,在这场战争中仍然没有发挥主要作用,主要依靠炮兵火力,这是因为俄军要控制每日战场上的消耗,毕竟开炮还是比飞机去扔炸弹便宜多了,俄军可没富裕到可以用精确制导炸弹去攻击乌克兰大量地堡工事的程度。精确制导武器还是用来攻击少数的关键目标的。

这样的打法,效率很低,但至少能在伤亡损失小,每日耗资能控制的前提下,保证最后的胜利,那就只能说,蠢办法只要管用,那它就不是一个蠢办法了。

中东战场上现在大家已经熟悉的,集结几千人,坐着几百辆皮卡和坦克,冲到一个只有几百人防御的阵地前面,激战三天,发射反坦克导弹上千枚,炮弹几千发,然后双方各自根据自己发射的弹药数量宣布一个惊人的击毙敌人数字,最后各自宣布胜利的"高烈度"战斗。俄乌作为苏联留下的一对双胞胎,这仗看起来是慢动作,但实际烈度远远超过任何中东地区过家家式的战斗。至少按照俄乌各自宣布的自己伤亡数字,每天都在发生营连级的高强度对抗,这种仗在全世界已经十多年没看到过了,上一次类似的战争可能还是波黑内战。当然了可能还得算上去年的纳卡冲突,那次战争虽然时间不长,投入的兵力相对少,但交战烈度还是非常高的。

为世界大战打造的苏军留下的这些麻烦的一对对兄弟们手足相残的画风,大致都是这样。

目前乌克兰的军工生产能力应该说已经是等同于被消灭,当然这并不全是俄罗斯轰炸的效果,更多的还是几十年来这些军工企业长期缺乏资金,人才流失,现在乌克兰政府更不可能有资金让它们恢复生产。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又持续轰炸乌克兰境内各种弹药、物资仓库,此外俄罗斯方面的一些对参战俄军官兵的采访和访谈也显示,战争初期俄军更是专门派出部队迅速占领乌克兰东部的几个储存有大量封存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工厂设施,因此乌克兰已经没有能力自己恢复重型武器装备的损失,俄军才会采用这种围三缺一的战术,在乌军撤退时也仅用炮火取代兵力追击,目的就是迫使乌军放弃装备徒步逃亡。当然这过程中造成的人员伤亡也同样是对乌克兰的消耗,毕竟乌克兰民众参军作战的热情也不高,即使抓壮丁来补充损失,其中思想极端,有过战场经验的骨干还是无法补充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