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孙权的军事部署中,似乎能看出诸葛亮左右为难的主要原因:"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须督拒仁。"
这个诸葛瑾,就是诸葛亮的亲大哥,诸葛亮膝下准备继承家业的"儿子"诸葛乔,就是诸葛瑾过继给他的(诸葛瞻227年才出生)。
如果诸葛亮赞成伐吴并跟随刘备出征,那么很可能就会在敌方军队中看到写着"诸葛"二字的旗号。如果反对伐吴,那么他的"隆中对"就成了空中楼阁:不夺回荆州,又怎么实现荆州益州两路大军分进合击的战略构想?
于是正史中没有诸葛亮劝谏刘备伐吴的片言只字,只是刘备夷陵战败后,诸葛亮才惋惜地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