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首席预报员、中央气象台正研级高级工程师方翀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表示,本轮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强度大、影响范围广。暖脊长期控制中国北方地区,以及冷空气不活跃,共同造就了持续的高温天气。
根据节气规律,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
因为接近地面的热量这时还在蓄积,并未达到最高,未来气温还将不断升高,大约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中国各地才会迎来一年中最热的天气。
北方多地已经经历了一波高温,后期高温会否持续?
方翀表示,22日起,长期控制中国北方地区的暖脊开始消失,中层气流扁平且带有浅槽,利于携带弱冷空气进入,让华北黄淮的高温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22日至24日,上述区域将有一次降雨过程,对缓和当地气象干旱有一定作用。但受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影响,23日起南方地区持续降雨将告一段落,江南、华南等地也将迎来35℃以上高温,全国高温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古时,在民间,夏至日,妇女们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会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来"消夏避伏"。传统饮食上,夏至时,新麦登场,人们会在这一天吃面,既表示夏至这天最长,也有庆丰收之意。
夏至一过,阳气旺盛,人体出汗增多,消夏防暑首先要及时补水。可多食苦瓜、芹菜、茼蒿、苦菊等,以利于祛暑益气、除燥祛湿、生津止渴和增进食欲。同时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宜晚睡早起,适时午休。"心静自然凉",避免剧烈运动,注意调息静心。
方翀提醒,在高温天气下,公众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户外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与此同时,随着空调的使用率大幅上升,室内外温差较大,要注意气温骤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