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分封七个异姓诸侯王,他们的结局又是如何

2025-02-08 08:22  360kuai

楚汉争霸时期,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力量,以争取快速战胜项羽,刘邦分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

分封七王,对刘邦而言,实为无奈之举。七个诸侯王在当时均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是刘邦必须争取的盟友。裂土封王,不仅是刘邦争取他们的手段,也是他们拥戴刘邦对抗项羽的前提。历史也早就证明了这一点:公元前202年10月,刘邦与项羽决战,约韩信、彭越合击项羽,结果战争打起,两人却按兵不动,导致刘邦大败。刘邦审时度势,立即封他们为王,两人才率军前来,共同打败项羽。

然而,分封的异姓诸侯王势力太大,很快成为汉王朝的巨大威胁,专制皇权和诸侯王之间的权力博弈让年轻的帝国弥漫着腥风血雨,七王的结局又将如何呢?一、燕王臧荼

刘邦登基仅五个月,便发生了燕王臧荼谋反事件。刘邦亲率大军平叛,因为臧荼的实力在七位诸侯王中并不突出,因此,刘邦仅花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顺利平定叛乱,斩杀臧荼。二、楚王韩信

臧荼的势力刚刚铲除,又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面对这位楚汉战争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家,刘邦采纳陈平的计谋,假托巡游云梦泽,在韩信来此拜谒时,命武士将其抓捕,削去韩信王号贬为淮阴侯,至于京师自己眼皮底下严加控制。

后来,韩信又被告发谋反,吕后趁着刘邦在外领兵未归,杀死了韩信。

韩王信是韩襄王之孙,他与三杰之一的韩信同名同姓,为了避免混淆,史书称其"韩王信"。

公元前201年,北方匈奴来犯,包围韩国都城马邑,韩王信不敌屡次向匈奴求和。这一做法让朝廷怀疑其有异心,韩王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并多次攻打汉朝,最后兵败被杀。四、赵王张耳、张敖

赵王张耳被封赵王后近一年就去世了,这里主要讲讲他的儿子张敖。

公元前199年12月,刘邦回师长安,路过赵国都城。赵王张敖并无野心,又是刘邦的女婿,所以对于此次刘邦驾临,甚是恭敬。

但是刘邦对这位女婿却十分傲慢,甚至在言语上辱骂张敖。

主辱臣死,赵相贯高和赵臣赵午看不惯刘邦的作为,决定在刘邦上厕所时刺杀他。结果事情败露,贯高被捕,赵王张敖也受牵连被贬为宣平侯。

公元前197年,陈豨叛汉,刘邦御驾亲征。离京前,命韩信、彭越跟随自己出征,不料,韩信彭越,和当年刘邦与项羽决战是一样,再一次称病不从。

刘邦派人斥责,彭越惶恐想要亲自向刘邦请罪,却被人劝谏:"此时见刘邦凶多吉少,不如起兵造反",彭越听后,没有理睬,但也不敢去见刘邦,于是继续称病。

彭越的一系列操作,让刘邦耿耿于怀,于是有人诬告彭越谋反时,刘邦立即将其逮捕,贬为平民,流放巴蜀。

吕后知道后,劝刘邦不要放虎归山,后来在吕后的策划下,彭越被诛,全族被灭。

韩信、彭越一个个被杀,淮南王英布心惊胆战,担心自己也落得这样的下场,于是他最终选择反叛。

虽然之前的诸侯王造反都失败了,但英布对自己很有信心,他认为汉将中,只有韩信、彭越是他的对手,但这两个人都被刘邦杀了。而刘邦年老患病,不可能亲自出征,所以英布有恃无恐。

危急关头,刘邦不得不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远征,公元前195年冬十月,刘邦在蕲县西大败英布,英布逃至番阳,被当地人所杀。

长沙王室七王中实力最小的,也是七个异姓诸侯王中唯一善终的。

长沙王吴芮采纳张良的建议,行事低调,主动将土地军队让给刘家人,也正因此长沙王一直传了五代,直到后代断绝。结语

从公元前202年起,一直到公元前195年,长达七八年的时间,刘邦的主要精力就用在了铲除异姓诸侯王上,他分封的七个异姓诸侯王,臧荼、韩信、彭越、英布被杀掉,韩王信逃到了匈奴兵败身死,张傲被废为列侯。

曾经赐下的丹书铁券,成了一张废纸,上面的镌刻的:"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祀"似乎也在嘲笑着最是无情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