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美国人:西方宣传乌克兰有多光荣,到这后才发现有多不真实

2022-06-18 21:31     观察者网

(观察者网讯)近日,多家外媒报道了两名在乌参战的美国退伍军人被俄军俘虏的消息。6月17日,"今日俄罗斯"刊登了对这两人的采访文章。

这两名被俘美国人直言,乌克兰的情况与西方所宣传的并不一致,"他们说乌克兰是多么光荣,而我来到这里后,却发现这是多么不真实。"他们还呼吁美国人不要前往乌克兰参战,"多花点时间认真地思考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今日俄罗斯"报道截图

报道称,这两人都是美国退伍军人,其中,亚历山大·德鲁克(Alexander Drueke)曾在驻伊拉克美军部队服役,安迪·黄(Andy Huynh)曾在位于冲绳的驻日美军海军陆战队后勤部门工作。

他们于上周被派往哈尔科夫附近的前线,在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的指挥下,掩护乌克兰军队的一场撤退行动,但仅仅几小时后,两人就被俘虏了。

安迪·黄回忆道,他们最初驻守在一个眺望台上,乌克兰军队撤退时经过他们,俄罗斯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装甲车和坦克则紧随其后。期间,一辆坦克突然朝不同方向射击,安迪·黄以为坦克是在向他开火,于是也扛起武器,向坦克发射了一枚火箭弹,不过没打中。

随着乌克兰军队的离开,德鲁克和安迪·黄和部队失散了。等到时机安全后,他们又试图走出森林,但不小心进入一个村庄,被一支俄罗斯巡逻队发现,"我们立即向他们投降了。"德鲁克说。

被俘后的德鲁克接受"今日俄罗斯"采访

德鲁克2014年从美军退役,俄乌冲突爆发后,他在"没有明确计划"的情况下前往波兰,从事人道主义工作,但他也带上了军事装备。德鲁克对RT表示,虽然他不信任美国的新闻报道,却依然认为乌克兰的斗争被描述得"能够吸引像我这样的退伍军人"。

不过,随着乌克兰继续把顿涅茨克平民作为目标,德鲁克表示,他意识到"这个故事有两面性,我没有了解其中的另一面"。

安迪·黄于今年4月来到乌克兰,和一名负责人道主义救援的波兰牧师取得联系,其后加入乌克兰"国际军团"(International Legion)。但很快他就离开了,理由是这支部队中存在的腐败和无组织现象。

"指挥官非常腐败,部队的准备工作和供应工作都严重不足。"安迪·黄说。德鲁克也曾加入"国际军团",同样对这支队伍中人员的素质不满意。

两人希望加入一支更有能力的部队,最后选择了乌东地区的"巴盖特特遣部队"(Task Force Baguette),这是一支主要由美国和法国退伍军人组成的外国雇佣军部队。

德鲁克和安迪·黄目前被关押在顿巴斯地区。他们对"今日俄罗斯"描述了俄罗斯军队如何为他们提供食物、毯子和烟,不过德鲁克也表示,他听到传言说自己和队友可能会被判死刑。

安迪·黄对RT表示:"从西方的宣传来看,他们说乌克兰是多么光荣,而我来到这里后却发现这种说法是多么不真实。乌克兰人说他们是最好的,但就我看到的来说,这里充满了腐败。"

德鲁克和安迪·黄  图源:"今日俄罗斯"

德鲁克则劝其他想去乌克兰的退伍老兵不要这么做,"多花点时间认真地思考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会发生什么,以及这是否真的是属于你的战斗","如果我能逃过这一劫,我有很多事要思考。"

在"今日俄罗斯"采访两人前,英国《电讯报》6月15日报道了他们被俘的消息,报道称,德鲁克现年39岁,来自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塔斯卡卢萨(Tuscaloosa),在911事件后加入美国陆军,在伊拉克服役期间担任上士。

德鲁克的母亲透露,他在伊拉克服役期间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不过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德鲁克"坚信需要有人阻止普京,否则会发生另一场世界大战"。

现年26岁的安迪·黄是越南裔,虽然曾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四年,但没有战斗经验。他的未婚妻乔伊-布莱克(Joy Black)说,从俄乌冲突爆发的第一天(2月24日)起,去乌克兰当"志愿军"的想法就一直在 "啃噬"着他。布莱克试图说服他未果。CNN报道,两人决定在安迪·黄奔赴乌克兰之前订婚,这样他们不会面临刚结婚就要分离的局面。

两人的一名匿名队友对《电讯报》表示,"我们不是雇佣兵,也不属于什么民兵,我们在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指挥下进行服役。""希望这(曝光)能减少关押他们的人悄悄进行处决的可能性。"

CNN称,他们可能是第一批被俄军俘虏的美国军人。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通信协调员约翰-柯比(John Kirby)在周三(6月15日)表示,美国正在关注有关两名美国退伍军人在哈尔科夫外被俘的报道。"如果这是真的,我们将尽一切努力让他们安全回家。"

"今日俄罗斯"17日称,美国尚未正式承认德鲁克和安迪·黄被俘。另据法新社18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17日被问及此事时表示,他不清楚两人的下落。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则表示,已经看到了两名美国公民的照片和视频,"我们正在密切关注情况,在这个困难时期,我们的心与他们的家人同在。"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