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之流败事有余,是诸葛亮不会用人吗,真正原因是蜀国的悲哀(6)

2022-12-05 14:39  360kuai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古代的"地域黑",而是古人认为不同的水土、生活环境会赋予人不同的气质而已。对此论述最全面的当属《太白阴经》,几乎覆盖了所有地区。除非是一流人才,否则很难超出这种地域性的"气质藩篱"。

蜀国可用的人才还不如东吴多,而蜀、吴两国加起来,也远不及北方魏国的谋臣如雨、猛将如云。所以古书里对蜀国有一句精辟的名言,"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诸葛亮明知马谡、李严都不是一流的人才,可他显然没有更好的选择。

再如费祎、蒋琬等人也是蜀国贤臣,名动一时,可他们的见识、才干和魏国的钟繇、杜畿、崔琰等名流比起来差得远了。

"慧眼识人"是个千古以来的老大难。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问题是,伯乐挑选的千里马也可能会尥蹶子。更不用说蜀国那些二、三流的人才,不捅娄子才怪。

所以说,马谡、李严之流败事有余,还真的不怪诸葛亮欠缺用人之明。而诸葛亮治理蜀国、行军打仗事必躬亲,也和下面的人办事不牢靠大有关系。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