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如此惨烈的外戚政治 在先秦之前为何无法形成?(4)

2024-04-06 08:42     360kuai

一、秦朝的建立是古代封建王朝和奴隶制王朝的分水岭,而封建社会则代表着集权政治的进一步加强,简单点说就是皇族得到的权力会更多,相应的臣子们则会依附于皇权而生,而在春秋战国以前,则是贵族政治,在嫡长子制度确立的前提下,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

和天子共治天下的贵族们不仅在中央担任各部门要职,而且进入中央的官员同样也是地方诸侯,拥有自己的封地,不仅有独立的经济力量也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也就是说诸侯们对天子能产生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侧面来看,带有一部分"民主"色彩。《左传》日:"国卿,君之贰也,民之主也。《孟子》:国君"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事实上,诸侯和公卿贵族否决天子的提议,甚至废除国君的现象也确实经常发生。

这种诸侯贵族政治其实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君"因情爱迁"和制止了女主及其亲属权力的无休止发展。如周幽王立褒姒、废申后是违背宗法制的,申后是可以表示不满,但申后依靠父亲联络西戎,把矛头对准周天子,其做法已经超出了诸侯们的底线。诸侯们显然不能容忍外戚如此专横霸道,所以在幽王被杀,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也能很快地自发组织起来,重新稳定秩序。由此看来,外戚权力来自于王权,如果贵族能够对君王进行权力限制,也势必影响到外戚的权力扩张。

二、先秦政治制度的另一特点是世卿世禄,只要你不犯原则性错误,相当于就是终身富贵,这对既得利益者来说,是最为珍贵的。所以当战国中期各国变法触动到这一点时,立即遭到贵族们的痛恨,变法者常遭到杀身之祸,如商鞅。要保持世卿世禄,必须维护宗庙,因为在分封等级为前提下,分封制受到宗法制的支配。一旦宗庙废绝,世卿世禄便不复存在,当时的贵族们是很清楚这一点的。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