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制造全球粮食危机?人类或将面临“二战后最大的粮食危机”(3)

2022-05-25 11:13  金角财经

农民不种地,谁来种地?

保证粮食安全的另一大关键要素是"人",也就是粮食谁来种的问题。

但如今80后不想耕地,90后不懂耕地,00后不问种地,未来中国的地谁来种?

而我们的父辈,60后、70后,他们中的不少人,正是在十几二十年前,放下锄头、背井离乡,跟随着滚滚的打工大潮,去往大城市,成为千千万万"农民工"的一份子。

2000年的五普时,中国的农村人口占比还是64%,但在2021年七普时,中国农村人口仅剩下36%。如果去掉进城务工的人,中国真正生活在农村的人只会更少。

农村人口的流失,也是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的并发症,和耕地流失是同一套问题。

农民不愿意种地的原因很简单,种地可饱腹,但也只够温饱。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安徽省小麦的价格不到1元,亩产的净利润为-21.91元。普通农户种一亩地亏20多元,那些承包土地200亩、2000亩的大农户,也没有因为规模化日子就好过了些。

河南某地拥有2000亩地,已经实现集中连片作业的种粮大户徐丛立曾在《焦点访谈》的一期节目中表示:种不下去了,我想把地退回去。

而在2021年,南方农民种一亩水稻,直接成本约需1380元,按中晚稻最低收购价计算,每亩利润144元;北方农民种一亩水稻直接成本约需1450元,按最低收购价计算,每亩利润约118元。

也就是说,农民辛苦种一年的水稻,一亩地挣不到150块钱。

种地不挣钱,干啥都比种地挣钱,因此造成了农民大量出走,中国目前耕地抛荒的势头正在加剧,已经出现了"季节性抛荒""非粮化抛荒"、"绝对抛荒"。

原本阡陌纵横的绿油油的庄稼地,现在只有成片成片的土地撂在那里,裸露着黄色的肌理,面向苍天。

更让人扼腕叹息的是杂草丛生的田地,它们已被人们遗忘多年,在本该是人类劳作的季节却只有虫鸣空唱,以及起落经停的鸟儿。

但这些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如今也面临着无工可打的境地。2021年以来,包括上海、天津、武汉等全国多地相继出台了清退令,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女性进入建筑工地进行施工作业。

如果清退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接下来9年的时间里,将有超过8000万人不得不离开工地,难道再回去种不挣钱的地吗?

留不下的城市,回不去的故乡,原本是年轻人的自嘲,如今却成为了中国数代农民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