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壁上观的态度,最终害了张士诚
张士诚这个人有那么一点君子的感觉,对待他治下的百姓相当好。他统治江浙时期,这里百姓交的赋税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明朝建立一二十年之后,还有人祭奠张士诚,怀念他的恩德。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张士诚不足为患,顶多就是刘表或者袁绍之类的人物。
在张士诚集团中,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将领们在张士诚的面前大大咧咧,而张士诚一点也不生气。张士诚手下的将领打仗从来不担心自己的脑袋,即便是大败而归,张士诚也继续留用。不要说心狠手辣的陈友谅,即便是也讲兄弟义气的朱元璋也绝对不会忍受。这种有些妇人之仁的性格最终害了张士诚。
1366年,陈友谅和朱元璋倾巢出动,在鄱阳湖展开决战。此时双方都在拉拢张士诚,如果无论张士诚加入哪一方,都会获得很大的好处。但是张士诚的态度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就向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眼睁睁的看着朱元璋一步步吃掉了陈友谅,而自己没有丝毫的动作。
直到朱元璋已经占领了中国中部,即将掉头东进,他才如梦初醒命令军队阻击朱元璋。在命令加固城池,准备抵御朱元璋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