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眺明祖陵
但有人又有疑问了,只需要迁坟就能完成的一件事,为什么非要大兴土木想要人力胜天呢?原来朱元璋也是一个孝顺仁爱的人,他认为他能够有今天的成就,成为天子,离不开祖宗的保佑,如果迁坟必定会使祖宗动怒,如果打扰了祖宗,也许会江山不保。但是祖宗墓葬的风水确实不好,只有通过人力来改变当地的风水格局,才能在不打扰祖宗的情况下使大明王朝长寿永昌。
但是明祖陵所在之处地理位置实在是糟糕至极,随着时光的推移,到了明朝弘志七年,著名文士刘大夏主持修建了截断黄河北支的太行堤,结果是黄河水南下淮河,一时间,淮河流域洪水泛滥,面对这一情况,又一著名人士潘季驯提出了"蓄淮刷黄"的治水方略,但终归是文人思想,没有经过实地考察,虽然想的挺好,但实际上黄河在流经淮河的时候在淮河河床淤积了大量泥沙,时间一长,淮河既无力阻挡黄河水的倒灌,又因为河床增高,水面变宽,使得河水奔流速度骤减,没有足够的力量冲入大海,因此淮河水位增高,发生大面积泛滥,多处决堤,其中,明祖陵地势低洼,又正好处在淮河流域,自然免不了受洪水冲击。
黄河泛滥
如果朝廷能够及时给出补救方案,也许还能够挽救一下明祖陵的危机,但是这个时候的明朝贪官污吏横行,党争严重,各级官员纷纷拿这件事来打压异己,以此来达到自己升官发财的目的,全然不顾淮河流域百姓生灵涂炭,更别提明祖陵早已被浸泡在水中多年。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给我们带来福利的同时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不少灾难,历朝历代都把治理黄河作为重中之重,但是,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黄河才真正做到了海晏河清,1963年明祖陵重见天日,朱元璋在天之灵也可无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