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的一天,民警发现昌邑市某乡镇目标地点出现一辆小轿车,从车上下来一名男子。他与等候在此的快递员进行了短暂交谈后,将几个箱子搬上了车里。
侦查员一路尾随,见他把车辆停在潘翔之前搬箱子的废弃房屋前,将刚收到的纸箱一一搬运进去,锁好房门后扬长而去。
拿着暗中拍摄下的照片,民警对此人进行了调查。这名男子名叫刘军,目前在潘翔辞职的工厂工作,同样精通化学知识。
摸清潘翔的同伙后,下一步就是搞清楚这伙人的制毒窝点。专案组大胆推测,窝点距离存放快递的废弃屋子应该不会太远,很有可能在昌邑市的管辖范围内。毕竟这里小微企业众多,小工厂和小作坊遍布全城,哪怕是在郊区的村庄里,也有不少私人作坊。
"这么多地方,到底哪一个才是?"即便他们已经锁定了刘军经常出没的几个村庄,还是无法一户户搜查,耗时费力不说,还容易惊动犯罪嫌疑人。
无论是哪种毒品,非法制毒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利于排水和通风。最重要的还是位置得隐秘,不容易被人察觉。
专案组秘密跟踪了刘军不少日子,逐渐缩小范围,可侦查员化装进入村庄一看,发现每栋房子几乎都一模一样,而且每家每户都养了烈犬,只要生人稍稍靠近,狗叫声便此起彼伏地响彻天际。
想要具体摸清刘军到底在哪一栋房子里,警方只能另想门路。
战战兢兢的快递小哥
潘翔为什么要把原料带回家?刘军在团伙中扮演着什么角色?针对这些问题,专案组根据手上掌握的线索进行了推测。
从其他派出所缴获的"丧尸药"成色来看,制毒团伙的工艺处于不断精进状态。"潘翔曾经是技术部主任,如果他与刘军合伙制毒的话,配方应该在他手里。"经分析,专案组得出结论,潘翔很可能是制毒团伙的首脑,由他不断改进工艺,再把配方分享给刘军,让他在制毒窝点进行批量生产。
为了验证这一推测,专案组与快递公司协商后,让几名侦查员化装为快递小哥,同时故意将纸箱扣下两个。
等"快递小哥"把纸箱交给刘军,他清点完,瞬间露出狐疑的表情。
"数量不对啊。"话音刚落,他立马拿出手机查询:"还差两个呢。"
快递小哥战战兢兢地说:"啊,那等我回去再给你找找。"
刘军表情显得很不耐烦,似乎多一分钟都不想等。"我说你们这些人是怎么办事的?这不是浪费我时间吗?"
"要不,你重新告诉我个地址。我找到了给你送过去?"说完这句话,"快递小哥"也有些紧张,他担心刘军再度让他来到这里。那么,专案组费尽心机想出的方法就打水漂了。
幸运的是,刘军没有丝毫怀疑,说出了地址。不过他还是留了个心眼,没有讲具体哪一栋,只是说送到某某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