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人在江边捡到长1.3米大鲵,身份未确定,暂不能放生娃娃鱼
在两栖动物中,大鲵是一种偏向穴居的动物,会在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等活动,很少外出,很少出现在江边河边等地方。而在重庆渝北区,蒋先生就发现一条体长1米多的娃娃鱼在江边沙滩趴着,一动不动,以为其受伤了,为避免娃娃鱼出现意外,便将这条娃娃鱼带回家。
经过测量,这条娃娃鱼长约1.27米,重20多斤,江边很少出现这样巨大体型的野生娃娃鱼,可能是人工养殖的娃娃鱼,很多人工养殖的动物缺乏野外生存能力,若贸然放生,对其生存是一种挑战,加上江边流水比较急,并不是娃娃鱼的理想的生存环境。
若是野生的娃娃鱼,则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禁止捕捉伤害的,这条娃娃鱼的身份需森林工作人员采用专业技术手段来进行鉴定,根据鉴定结果再作处理。最后重庆市动物园暂时接收这条娃娃鱼,将会安置在两栖爬行馆中。
养殖和野生大鲵的级别不同
大鲵是现存两栖动物中较为原始的种类,很有研究价值,更是被列入国家二类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发现野生的大鲵,禁止捕猎伤害。
大鲵经济价值较高,食用价值也大,曾经大鲵一斤价格高达400-1300元,最高的时候达到一斤2800元,让人疯狂大量捕捉野生的大鲵,让很多地方的大鲵种群资源枯竭,甚至濒临绝灭,为了保护这种原始的动物种类,禁止捕捉野生的大鲵。
保护野生的大鲵种群,让娃娃鱼养殖成为一项蓬勃发展的项目,大鲵已可以人工养殖,人工养殖的大鲵也是一道桌面上的美食,市面上出售的人工养殖大鲵平均价位为60-100元一斤。
大鲵也会出现金黄色
各种动物正常的皮肤色,也是它们的伪装色,大鲵一般是长时间在洞穴不动,所以大鲵黑色或褐色的皮肤也是它们伪装色,躲在岩洞、石穴等地方不容易被发现,但大鲵也会出现金黄色,例如在2020年9月,在四川自贡贡井区的一河道内,就有人捕捉到一条金色的娃娃鱼,金黄色皮肤很容易暴露它们的踪迹,让其更难捕食或生存,发现这一身金黄色的成年娃娃鱼,令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