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追谥羽曰壮缪侯。"这句话的意思是:孙权派将领去追击关羽,并在临沮斩杀关羽和他的儿子关平。《关帝志》中则写道:"(关羽)稍长娶妻胡氏,于灵光帝和元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据此,我们认为,关平就是关羽的亲生儿子。
可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关平却是养父子关系。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为了丰富人物形象,塑造人物角色。
都知道,在中国古代人们一般不以名相称,而是以字号相称。如果,在社会交往中以名字来称呼对方,那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所以,为了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往往以字号相称。因此,当男子成年以后,家里的人便会给他取字号。
此外,关于关平的字,因为历史文献上没有过多的记载,且跨越的时间太长,所以,我们无法通过资料确定。在民间,人们受古典戏剧《走麦城》的影响,普遍认为关平的字号是"坦之"。而在《三国演义》中,关平的字号则为"定国"。渐渐地,这两个字号流传了下来,使人们只记得关平的字号为"坦之"和"定国",却忘了他原来的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