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100次是什么体验?28岁女生身高没1米6被否,扮温柔后相亲受欢迎

2022-05-17 13:13     今日头条

28岁女生的100次相亲实验:身高没1米6被否,扮温柔后相亲受欢迎

28岁女生的100次相亲实验:身高没1米6被否,扮温柔后相亲受欢迎

「本人身高154,年龄28,学历硕士,无固定工作,相貌普通。」

2019年,28岁的艺术家黄引,以一种在市场里「毫无竞争力」的姿态,开始了一场相亲实验。一年多的时间里,她线下相亲了四五十个男性,自信被摧毁得一点不剩。她的艺术家身份、开朗和搞怪的个性、被欣赏和尊重的专业领域的技能,在婚恋市场被完全否定,变成了一个没房没车,还没有稳定工作的大龄剩女,变成了一堆的「数据不匹配」。

既然人可以被物化、变成一堆数据,那么自己是否可以创造出一个百分百符合条件的角色?这个角色又会遭遇什么?一个名叫「子欣」的人设由此诞生,由黄引扮演,加入全妆和藕粉色的调料,以及嗲嗲的语气词,体贴一切,热爱生活,对男性崇拜,看起来非常好「掌控」。

不出所料,「子欣」太受欢迎了。以「子欣」的身份,黄引又相亲了四五十个男性。在婚恋市场「尽情打滚」之后,她反而越发无法遵守市场里的规则。当一切都是可以被伪装和扮演,那么男男女女应该置自己真实的个性、真诚的情感于何处呢?人们寻求婚姻、爱情,到底在寻求什么?

5月初,在《人物》的视频采访里,黄引保持了自己的模样,没有化妆,常常大笑,表达真挚。她已经线下相亲了近100个人,深感厌倦。项目还没结束,「子欣」还在。黄引常穿衬衫、长裤,这天她偶然翻出一件泡泡袖、白色纱质连衣裙,干脆穿上,「子欣」又出现在了黄引身上。

更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采访的第二天,她即将带着交往5个月的男友去见家长。说到这里,她扑哧一下笑出来,有点不好意思,又「唉」了一声。她提起男友说过,选择她,是因为她「合适」。她是不是终究还是落入了「合适」的圈套里,她自己也说不清。

因此,她时刻警醒自己,也提醒自己的女性同胞,「你若认同相亲市场的价值体系,你就在其中,必然逃脱不了被物化的命运,也绝不可能依靠婚姻去赢取利益,一切都是交换」。

1

28岁之后的那几年,是我人生中愿意为了结婚这件事去做最多妥协的阶段。

我17岁来广州上大学,28岁已经在广州待了11年,一个人住,没有固定的工作,但一直在做艺术创作项目,看起来是非常独立生活的状态。但当时我的精神状态并没有真正断奶。

我结束了一段很长时间的恋爱,有一种漂泊的感觉。身边的女性朋友也基本进入家庭,当了母亲之后,她的社会角色仿佛就被淡化了,更多是围绕家庭转。我很多时候蛮孤单的,觉得好像也要为自己的人生去找一个依靠、归宿。因为处在迷茫的阶段,择偶的时候有一种慕强心态,在年轻人里应该是很普遍的,就希望可以遇到一个可以引导你或者帮助你的人。

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年龄焦虑。除了生育焦虑之外,我自己潜意识里也觉得要在30岁之前把自己嫁出去,把这件事情完成。大概那句「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情」的鸡汤过于深入人心,我很焦虑自己会因为年纪大了嫁不出去而孤独终老。你现在会知道这种年龄焦虑不是来自于自身,而是因为大家会对你有这种偏见,但是当时我自己就是会觉得完了,我这么大了,如果再找不到那个人的话,我可能就嫁不出去了。其实我也是在物化自己,好像自己是一个待价而沽的商品。

所以我对相亲这件事情并不排斥。从25岁研究生毕业,我妈就开始给我介绍对象。我妈妈很奇怪,但也典型,读书时候生怕你会谈恋爱,一到年龄就觉得你怎么还没嫁。我就说,要是你着急,那你就去给我找呗。我自认为是用来转移重点的一个话术,结果她真的上心了。

2019年前后,家里给我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我们先是在微信上聊,后来我回湖南老家过年,他来接我。那是一段很远的路程,我感觉他是诚恳、踏实的一个人。在当时,他看起来确实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结婚对象。

我就想,那我们能不能去培养一些感情出来呢?但还是有一种隐隐的恐惧,难道就这么决定了,两个人一起进入婚姻,进入平淡的生活?我是真的努力在培养了。但我依然对他没有感觉。婚姻生活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我也没有一个真正的、清醒的认识。那是我当时最靠近婚姻的一个时刻,但那完全是因为外界给的压力。我觉得我还是接受不了。

但这次相亲可以作为一个窗口。另一个窗口则是我的一个美术老师告诉我,老家有一个家长相亲群,逢年过节就特别活跃。老师给我看了群里的聊天记录,基本上没有本人,都是家长在里面,或者只是亲戚,会把每个人都列一堆话--身高多少,年龄多少,收入多少,家里有多少房子之类的,有的会放照片,有的根本就不放照片。就是一种数据匹配。

在数据匹配合适的前提下,两个人真的能很直接地走入婚姻吗?这跟我所受的教育是脱节的。但是在老家很常见,包括我哥哥,也是家里介绍的,在家里见了一面,没多久,两人就订婚了。

我觉得相亲这件事很有意思,也很贴近我自己的生活,因为我的的确确也是一个单身青年。我就想,我可以一边做艺术项目,一边顺便自己也相亲,看看会遇到什么情况。

28岁女生的100次相亲实验:身高没1米6被否,扮温柔后相亲受欢迎

黄引

2

回到广州之后,我被朋友拉到了相亲交友群,那个群据说集合了珠三角的优秀男性。我发现这种群其实很多,他们会组织聚会、聚餐。我还去参加相亲大会,开始了自己的相亲实践。

首先我要给自己写一个资料卡。那时候我会据实写,写我是一个艺术工作者,但是会有一点尴尬,形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都觉得是非常别扭的。

爱好那一栏,很多人会很认真地写从小到大的爱好,摄影啊、旅游啊、美食啊之类的,我当时就随便写了一个,爱好养殖(笑)。瞎写的,因为我自己的性格就是这样,喜欢搞怪一点。但很明显这种搞怪不会引起别人对你的兴趣,而且真的会有人来问我在养殖什么(笑)。

我找了自己好几年的照片,一般都是挡住了脸或者没怎么化妆的,我觉得很自然。但是明显比起后面我放很多的网红风格的自拍照,没有那么受关注。

我调侃说自己「在婚恋市场毫无竞争力」。我的家人还表示挺认同的。我身高154,年龄28,学历硕士,无固定工作,相貌普通,家庭条件一般。在相亲市场里,很多人对身高都很看重,而本科学历又比研究生要好一些,还有工作稳定性,他们也都希望你有稳定的--还不是工作--最好是一个单位。

当时我用真实的身份,见了四五十个人。我是一个很疯魔的状态,我自己很着急,想要去多见一下,去碰一下,前期还蛮利己。好像在做一个数学题一样,想着赶紧我见多一些,总会碰到一个适合的。我没有像后来那么深刻地认识到这样一种渠道,遇到爱情的可能性有那么小。

《相亲》这个艺术项目的一开始想法就是,我想把自己嫁出去。看通过相亲,我到底会跟什么样的人结婚。用一个比较迎合的姿态去抵抗。相亲成功走入婚姻的时候,就是作品完成之日。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情感受到了太多冲击。他们会去质疑你,去否定你所从事的行业,有男性就会觉得艺术家这个名头很遥远,在我面前压力很大,还对我经常出差感到很不满。还有人很直接地提一些对你的要求,比如稳定的工作,还建议我买房。也许我比较敏感,我觉得这种普遍的、世俗的要求和价值观让我很难过。常常会有「怎么会这样」的感受。

在这个市场里面,你的价值感会被摧毁。在我的职业圈子里,被欣赏和尊重的专业技术性和作品,在婚恋市场,会被无情地挑剔。你会发现你所在意的东西,自由也好,艺术创作的才华、不断地去充实自己、去接触更多的东西,别人根本不屑。你的个人价值、个体品质、你的才华,会因为你的某一个「短板」,比如身高没到1米6,就完完全全被否定掉。某种意义上,是非常荒诞的。我的挫败感非常强,觉得爱情很难,婚姻很难。

28岁女生的100次相亲实验:身高没1米6被否,扮温柔后相亲受欢迎

黄引工作时的状态

还有一些人,他会表现出对你很感兴趣,我也会投入真情去交流,但是后来你会发现你只不过是他在不断做比较的很多对象中的一个,他可能对你并不感兴趣,只是习惯性地为自己积攒机会。

大概是2020年的11月,那一段时间我比较密集地见了很多人,感受到了太多的伪装、不真诚。两个人说话里太多的隐瞒,彼此博弈的成分,只是为了拐弯抹角去套对方的信息、施加自己的想法。不是真正的交流感情,而是去摸对方底线。突然间,我觉得非常的没有意思。所以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这个方式,这样下去,我不太可能真的遇到自己喜欢的人。

还有一些状况不可控。我遇到被人动手动脚的情况,还有一些人,你拒绝了他之后,对方就气急败坏,攻击你。我有时候会有一点绝望。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我想把自己抽离出来,想处在一个更加安全的地方,比较不那么容易受到伤害。

一个新的角色形象很容易就浮现出来了。在我遇到的那么多人中,我感觉到他们的择偶标准有一些非常明显的共性,比如你问他喜欢什么样的,他第一反应就是温柔的、懂事的,几乎都是脱口而出。

我就想,如果有一个完美地符合这些共性的女孩出现,那么她会经历什么?

3

这些共性催化了「子欣」这个角色的诞生。

「欣」这个字感觉很贤惠,一个温柔的女性形象。「子」又让这个名字多了一份文艺的气息。我给自己剪了一个齐刘海,穿上藕粉色衬衣、荷叶边连衣裙。我自己压根就不化妆,最多画个眉毛,涂个粉底,涂个口红。为了子欣,眼线、眼影、睫毛、腮红都用上了。遮瑕可是个大功夫啊。

我给「子欣」申请了一个微信号。存一些可爱的表情包,之前的都是重口味的。还有语气词是很重要的,呀,哇哦,吖,呢。撒一下娇,卖一下萌,就可爱一下,嗲嗲的。

我从朋友那里盗一些做饭的图片发朋友圈,表演一下自己的厨艺,发点生活里的小确幸啊。「子欣」热爱生活、热爱小孩、照顾家人,渴望进入婚姻。考虑到职业的熟悉度,我让「子欣」的职业是一个设计师,和艺术有点关联,但是朝九晚五,工作稳定,工资没有很高,但是也还OK。作为「子欣」,我尽量去展现温柔、单纯、开朗、乐观、孝顺、贤惠,看起来可把控。

28岁女生的100次相亲实验:身高没1米6被否,扮温柔后相亲受欢迎

「子欣」的朋友圈

发了一段时间的朋友圈,我开始去加人,在某个相亲群里发了「子欣」的交友链接,我曾经在这个群里发过自己的真实资料,是短发实拍照片,「子欣」则是长发美颜照片,群里几乎没有男性察觉到这是同一个人。加我的人渐渐多了起来,速度比「黄引」快多了。「成功率」也非常高,大部分都是在微信上没聊几句就提出要跟我见面,见了面就希望可以迅速确定关系。

这样的「受欢迎」是在压抑掉我自己的个性之后实现的,是在迎合男性市场里女性的自我规训。我自己平时的性格,用朋友的话形容,钢铁直女。我的说话非常直接,看不爽的就直接怼,不太可能去撒娇、示弱,甚至常常表现出一副想要去保护弱者的姿态,就是很狮子座的。

所以当我在用「子欣」的身份,会掩饰很多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即使我对他说的一些内容观点不认同或者是讨厌,让我不舒服,我也不会直接表达出来,我可能会转移话题敷衍过去,或者是用非常委婉的方式去回应,压抑自己真正的情绪,以对方的情绪为前提,让对方舒服。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