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是1043年。距陈桥兵变只有83年,整个北宋王朝刚好过了一半。
从宋初以来,北宋的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出现了歌舞升平景象。可是,在这歌舞升平景象的背后,逐渐出现了"冗员""冗兵""冗费"等问题,官员越来越多,士兵越来越多,财政支出越来越多,贫弱局面初步形成,让北宋的经济情况很不容乐观。
33岁的宋仁宗,何尝不清楚这一点?为此,他将范仲淹、富弼调到京城来,进入权力核心。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主导改革相关事宜;富弼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国防部副部长),协助范仲淹开展改革。宋仁宗又提拔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为谏官,参与改革。
范仲淹当时已经54岁了,这是他第一次担任如此重要的任务,感到肩上的压力很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战汗惶怖,曾不获让"。在宋仁宗的再三勉励下,范仲淹拿出了一个改革总方案,即《答手诏条陈十事》。在改革总方案里,范仲淹提出了10条措施: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择官长(慎选地方长官)、均公田(公平划分职田)、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修武备(恢复府兵制度)、减徭役(减轻农民负担)、覃恩信(朝落实优惠政策)、重命令(注重政令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