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元年,韩简以讨伐黄巢为名,攻伐河阳诸葛爽,将之逐出,随后又北掠邢、洺,入侵昭义地界,南攻曹、郓,杀郓州主帅,几乎表达了对朝廷的公开反叛。郓州牙将收拾残局进行坚守,韩简围攻半年无法拿下。此时战局急转直下,诸葛爽卷土重来,收复河阳。韩简一时无法顾及首尾。
长期的战争使得魏博军队怨声载道,于是中和三年,在韩简和诸葛爽于新乡大战之际,韩简麾下偏将乐彦祯率军队返回魏洲,韩简大败死亡。乐彦祯成为新一代魏博节度使。
其实从整体来看,韩简夺取天下的战略没有太大的问题--昭义地界是横亘在魏博腹地的一块突刺,因此先拿下此地才能使得魏博争霸之路无后顾之忧。而加急攻打各州无疑也是火中取栗、乱中得利的狠招。但是韩简无疑没有想清楚两件事:1.魏博的突然袭击无疑公然打破了唐廷和河洛各藩镇所保持的默契--唐廷需要藩镇保持地方稳定的局面,而藩镇也需要朝廷赋予的合法性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同时,忠义思想在此时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像安史之乱时淡薄得没有任何存在感了。2.韩简的战略计划并没有将魏博军士的性格、文化考虑在内。
实际上,魏博在田承嗣奠定根基之初,军队的性格就已经形成了--这是一支极其重视乡里关系的军队,因此,魏博军队在保护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地区时,往往拥有极强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而当他们外出进行长时间作战时,往往人心涣散,个个思归,以至于战斗力大幅下降--这是韩简对郓州久攻不下的最大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