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 “中国渗透”,美国五角大楼呼吁严查本土科技初创企业(2)

2022-05-10 16:00  观察者网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在美国国防部提供的所谓"案例"中:有项目参与者解散其美国公司、加入中国的人才计划并在与解放军相关的机构中工作;有SBIR受助美国企业从中国国企中获得资金,并与中国国防工业的相关实体展开合作……美国国防部迫不及待地抛出的结论是:"SBIR需要设立尽职调查(due-diligence process),以确定潜在目标实体,然后进行更详细的审查。"

"山姆大叔(需要你)正在盯着你" 美国电商平台截图

在其所谓研究报告中,美国国防部称,一家美国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开发商在拿到SBIR资金后,解散了美国本土业务,其研究、开发和知识产权都转移到了一家位于北京的公司。五角大楼声称,该公司正在与一家中国实验室合作,开展国防用途的研究。但是,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有关企业的回应。

另一个所谓的"案例",指向一个航天器和无人机相关的太阳能技术项目,它曾获得来自美国国防部的四笔SBIR拨款。美国国防部指责称,该公司的几位联合创始人和科学家在该公司从业期间,加入了中国的人才计划和有关大学项目。但是,该项目其中一位创始人叶轩立回应称,他在华南理工大学工作时,没有参与任何所谓国防研究;后来他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学,该校也没有从事国防研究。

美方炒作已是冷饭,但别忘记中国科技成就一不靠偷,二不靠抢

如今,美国国防部"严查自己人"的呼吁正在国会内部引发讨论。

小企业委员会成员、爱荷华州共和党参议员恩斯特(Joni Ernst)表示,如果审查呼吁未能得到充分响应。她将拒绝重新授权奖励计划。"我们可以而且应该采取严肃措施与中国竞争,在几乎没有监督或问责的情况下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研发不是正解。"

美国众议院小企业委员会主席、纽约州民主党众议员维乐贵丝(Nydia Velázquez)提议,在不改变政策的情况下将这些计划延长五年。谈及五角大楼的报告,她表示欢迎采取措施来确保项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但她警告称:"关闭(项目)会伤害小企业,并扼杀美国的创新。"

美国类似的炒作已经屡见不鲜。

2019年,美国国会参院情报委员会副主席沃纳曾散布抹黑中国"技术偷窃"的言论;2020年,美国国防部等单位官员,再次渲染所谓中国通过招募吸引美国顶尖科研人士、企业家和专家前往中国的方式"窃取"美方科研成果。2021年,更有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探员承认,曾诬告华裔教授是"中国间谍"。

我外交部此前多次表示,中国的科技成就一不靠偷,二不靠抢,是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人民凭借智慧和汗水拼搏奋斗出来的。此外,人才跨国流动,推动了世界科技进步。各国都在积极开展国际人才交流合作。美国这方面更是如此。中方所采取的有关举措旨在促进中国与各国的人才流动,鼓励和推动国际科技合作,这些举措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通行做法并无本质区别。

正如2020年2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所说:"我们敦促美方个别官员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过时观念,正确看待并维护中美在科技、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多做有利于增进中美互信与合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