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有的人身上中了一箭就死了,一箭真的就能杀死人?(3)

2024-03-29 14:02     360kuai

而当弓箭的射杀效率与骑兵的机动力相结合,放在冷兵器战争条件下,效果往往更恐怖。就以宋金战争来说:1126年时,17名金军骑兵在磁川被2000宋军围堵,结果金军分成三组,七名骑兵打前锋,左右各五名骑兵,来回在宋军阵中一冲,一顿"且驰且射",准备已久的宋军就阵脚大乱,甚至"死伤过半"。1593年的碧蹄馆之战,五千明军骑兵陷入五万日军包围,硬是凭着强大骑射能力一路猛冲,在日军包围圈里打开突破口。 当然,弓箭的杀伤力能不能发挥,也和一支军队的战力水平乃至训练息息相关。典型如"高度重视"射箭训练的宋军,发展到北宋中后期时,哪怕是西北边境的精锐骑兵,也是"挽弓不过五六斗,每教射皆望空发箭"。这样的训练水平,也难怪会创下"2000人被17人打"的耻辱记录,活活上演靖康之耻。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对于普通士兵来说,"一箭击杀"在古代战场上是常见现象,而且由于古代医疗水平落后,今天看来简单的伤口感染,放在古代都有可能致命。但对于武将乃至装备精良的"精兵""甲兵"来说,"一箭击杀"却也是个难事,因为中国历代的盔甲,也是与弓箭一样代代演进。 比如在军力强大的唐代,就有了"明光甲""锁子甲""山文甲"等十三种铠甲,几乎是层层密集防护。宋代的精锐禁军,普通士兵的盔甲就重达50斤,明初精锐部队的士兵,负重更高达88斤。后来随着棉甲取代铁甲,盔甲重量减轻,但普通棉甲依然重达35斤。这样"全面防护"的精兵,一箭也很难射伤。


所以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也常见各种"重甲难透"的记载。比如在宋夏好水川战役里,北宋英雄部队石家军面对十倍于自己的西夏大部队,依然凭着浴血精神和强大装备,打出一幕幕震撼场面。主帅刘平全身多次受箭伤,却依然反复冲杀,打得十万西夏兵节节败退。甚至当北宋监军跑路引发混乱后,勇将郭遵依然发起决死突击,在西夏兵的乱箭射击下,他全身插满箭簇,却依然瞪红了眼冲锋,击杀数十名西夏军后才壮烈殉国。 但是,当一个王朝到了末世的时候,首先出问题的,也往往是这"弓箭破甲"的环节。比如在"积贫积弱"的宋朝,北宋末年时弓箭的制造就出现了大问题,甚至"筋胶不固",打出去的弓箭当然软绵绵。认为"弓为第一"的南宋人华岳,也认为南宋的弓弩"多不中用"。这事儿都不中用,"偏安"的江山当然也保不住。 而明末却出现了另一荒唐现象,明末号称火器犀利,改装引进大量世界先进装备,但到了"明亡清兴"的萨尔浒大战上,面对火器装备比例当时还极低,需要依靠大量弓箭作战的后金八旗军,明军却在盔甲问题上现了眼:以明朝名臣徐光启的吐槽说,由于明朝多年腐败,这支云集大明精锐的明军,就连杜松等主将们,都穿着粗制滥造的盔甲,以至于后金能够集中弓箭,发起"斩首行动",轻松击杀明军主帅。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