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金人还在条约当中要求南宋割让此前收复和占领的海、泗、唐、邓、商、秦六州,这一点颇令人不满。从积极的方面来看,《隆兴和议》的签订让南宋的外交地位有了些许的提升,且两国在此之后维持了长期的和平局面,这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尽管北伐失利,但孝宗并没有放弃对军事的重视,他坚持整顿和改革军队、提升宋军的战斗力,只可惜此后孝宗并没有再次发动北伐,而南宋此后主动出击的次数寥寥无几,取得的成果也无法令人满意。通过隆兴北伐,金人也意识到了如果过度压迫南宋可能会导致宋的反扑,于是表态愿意与宋朝保持一段时间的和平。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孝宗的对外策略尽管莽撞,但依然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获得了难得的安稳环境后,孝宗自然是趁此机会推动国内经济发展,他通过轻徭薄役的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又大兴水利来避免水旱灾害带来的损失。此外,孝宗还考虑到了民众对此前由国家发行的纸币"会子"缺乏信任,于是下诏在会子上加盖户部印章,以增强其权威性,促进流通。
淳熙十六年(1189),孝宗宣布让位于太子赵惇,自己则退居幕后,又过了五年,六十八岁的他因病逝世。作为南宋的第二位皇帝,赵昚可能并没有多么雄才大略,但他敢于主动出击,愿意尝试改变偏安一隅的现状,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另外,他在位期间对于国家的治理也是可圈可点,可以说是远远好于南宋的其他皇帝。尽管南宋王朝的整体形象并不是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但至少在孝宗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种积极奋进的气魄,这也是他成为南宋最有作为皇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