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宪和严嵩究竟什么关系?作为抗倭名将的他,为何会悲剧收场

2024-02-14 07:22     360kuai

胡宗宪的悲剧,要从他投靠严嵩说起。

作为抗倭名将,胡宗宪手底下带出来的俞大遒、戚继光等人,一个个都名垂青史,成为了著名的抗倭将领。可是胡宗宪却落得个困死狱中的下场。

为什么?因为胡宗宪和严嵩有扯不清的关系。可以说,没有严嵩,就没有胡宗宪后来的成就。因此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胡宗宪的一生:成也严嵩,败也严嵩。

一、进士及第,却必须要攀附严嵩才能上位。

胡宗宪所处的时代,已经是到了中晚明时期了。我们都知道第一代大学生是最吃香,国家直接包分配,可是越往后,大学生越不吃香,为啥?因为大学生太多了!包分配是不可能的了,只好自己出去找工作。

明朝的情况也是一样,嘉靖年间已经到了中晚明时期了,这个时候明朝的进士那是数不胜数。老的还没退休,可新的又考了上来。

这么多人咋安排呢?过去考上进士,直接可以进翰林院,可是等到26岁的胡宗宪考上进士以后,只能去当一个小县令了。

胡宗宪虽然很努力,在当地肃清了匪患,可是这不代表他有升官的机会。为啥?因为中晚明时期,明朝已经处于吏治腐败的高峰期。

况且上面还有个大腐败分子严嵩,作为国家的当朝首辅,就问你怕不怕?混得好的,都是跟着严嵩混的,大大小小全是贪官污吏。

胡宗宪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如果光靠努力做事,对不起,可能退休的时候也就止步于一个知府罢了,压根就不可能有后来的光辉事迹。

当时胡宗宪已经升任浙江巡抚,但是不得不面对一个人,那就是赵文华。赵文华是严嵩的义子,这一关始终都是要来的。

帝命张经为总督,李天宠抚浙江,又命侍郎赵文华督察军务。文华恃严嵩内援,恣甚。经、天宠不附也,独宗宪附之。文华大悦,因相与力排二人。倭寇嘉兴,守宪中以毒酒,死数百人。及经破王江泾,宗宪与有力。文华尽掩经功归宗宪,经遂得罪。寻又陷天宠,即超擢宗宪右佥都御史代之。---《明史》

别看浙江巡抚是个多大的官,在赵文华眼里那就是个屁!只要不听话,就可以除掉,比如说此前的浙江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就是因为不屈服于赵文华,所以先后被杀害。

可是胡宗宪来了以后,赵文华不仅没有对他下手,而且还大力夸赞胡宗宪能干。其实呆子都知道胡宗宪和赵文华,已经同流合污了。

只不过很多人不愿意相信,一个抗倭英雄,怎么可能也变成贪官污吏呢?没办法,这就是那个时候的大环境,也正因为投靠了赵文华,所以胡宗宪成为了严嵩的门生。

二、胡宗宪平步青云,少不了严嵩的帮助。

胡宗宪巴结赵文华,使得他在浙江巡抚的任上,干得顺风顺水。而且此后又得到了一系列的提升。

赵文华将胡宗宪推荐给了严嵩,从此严嵩把胡宗宪当成了自己的心腹。为啥会有这样的变化?可见胡宗宪对严嵩没少拍马屁。

胡宗宪是一个能干的人,而且还是个识时务的人,这是严嵩集团里最缺少的人物。因为大多数拍马屁的人,都没什么能力,胡宗宪却是个例外。

于是在严嵩的大力推荐下,胡宗宪从嘉靖三十五年开始,陆续提升为兵部左侍郎兼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这还没多久,胡宗宪又被提拔为直浙总督,主要负责整个浙江、南直隶、福建等沿海地区的军务。这一下子,胡宗宪就成为了正儿八经的封疆大吏。

他可以调动当时江南的大部分兵力,实力雄厚。这是胡宗宪梦寐以求的事情,自己努力了这么多年都没得到,攀附严嵩一两年,就什么都有了。

如果是你,你愿不愿意攀附严嵩呢?严嵩这边也相当高兴,因为他们也发现胡宗宪是个帅才,能够为己所用的话,将来他们也有个依靠。

三、大祸临头,才想着甩开严嵩这个昔日的大靠山。

由于很多文学作品的渲染,把胡宗宪形容成为了一个十分高尚的人。其实这是不对的,能够做到那个位置的人,要么出生时就有强大的背景,要么就是后来投靠了某些强大的背景。

因为胡宗宪所处的位置,不是心腹大臣,是绝对不可能做得到的。很显然,胡宗宪家里没什么背景,只能靠后来的攀附。

他攀附赵文华和严嵩,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这没什么不好说的,没有谁是完美无缺的人。如果某些人非要把他形容成完美无缺的人,那就是在说谎。

嘉靖四十一年,严嵩被罢免了官职,他儿子严世蕃也被杀了。这预示着纵横朝野二十三年的严党彻底倒台。

清算的时候终于到来,作为严嵩一手提拔上来的直浙总督,你觉得胡宗宪能够逃过被审判的厄运吗?当然不行。当年有多辉煌,现在就会有多落魄,这就是代价。

在新首辅徐阶的主持之下,弹劾胡宗宪十大罪名的奏折也就送到了皇帝跟前。可是嘉靖皇帝感念胡宗宪是抗倭英雄,所以没有对他下手,只是将他罢官放回原籍而已。

如果是这样的结局,那么胡宗宪也算是不错了。毕竟攀附严嵩是事实,却没有因为这件事获死罪。

两年以后,严世蕃昔日的手下罗龙文犯罪被抄家,结果从他家里抄出了胡宗宪写给严世蕃的信。这封信是胡宗宪被弹劾的时候所写,还给了严世蕃不少钱,希望他能帮忙做内援。

最关键的是,胡宗宪还自行草拟了一道圣旨,这下子可什么都完了。这事儿显然很蹊跷,胡宗宪再没有脑子,也不至于犯这种错误。因此很有可能是栽赃陷害。

当然了,这个时候的胡宗宪表现得就有些尴尬了,他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万多字的《辩诬疏》,极力撇清自己和严嵩一派的关系。

可惜嘉靖表示:我不听,我不听!无奈之下的胡宗宪,只好写下了这么一句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随后在狱中自尽。

总结:功过应该分开来看。

胡宗宪对明朝的功劳,那是谁都不能抹杀的。没有胡宗宪就没有戚继光和俞大遒,也就没有轰轰烈烈的抗倭成果。

可问题是胡宗宪的确是严嵩一党的人,他在人走茶凉的情况下,极力撇清自己和严嵩的关系,这本身就会遭到旁人的鄙夷。

如果胡宗宪果真是高风亮节的君子,那么他就应该只字不提严嵩,只为自己自证清白。当初靠人家上位,现在人家倒台了,你为了自保就踹两脚,这合适吗?

其实胡宗宪攀附严嵩的这种行为,在明朝后期很正常。我们很熟悉的戚继光,不也曾经各种贿赂首辅张居正嘛!恨透了阉党的袁崇焕,当年不也给魏忠贤修过生祠嘛!所以说谁还不知道谁啊!

参考资料:《明史》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