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今年一季度业绩的大幅下滑,上市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的药品合作开发收入尚未到结算期,本期未确认药品合作开发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400万元。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4月28日下午致电了首药控股董秘办,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尚处于研发阶段,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产品上市和商业化的销售,这使得公司没有形成规模化的营收。
首药控股是一家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的小分子创新药企业,研发管线涵盖了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肝细胞癌、胰腺癌、甲状腺癌、卵巢癌、白血病等重点肿瘤适应症以及II型糖尿病等其他重要疾病领域。此前,公司也曾在招股书中明确表示:"公司目前尚无产品上市、未产生药品销售收入,且预计产品是否可以上市、何时上市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在未来一定期间内无法产生产品销售收入。"
据悉,首药控股的核心产品SY-707与SY-3505是ALK(间变性淋巴瘤激酶)抑制剂;其中,SY-707属于第二代ALK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已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同意,在II期临床试验结果达到预期后可申请有条件批准上市。
对于公司产品的研发进度,首药控股上述人士认为,新药研发进度没法给出明确的时间表,毕竟伴随着较大的研发风险;但公司会根据科创板的相关信披要求,在相应的时间节点披露研发进度。
市值缩水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首药控股本就不是凭借业绩条件上市的。"公司是适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创新药研发型企业。"公司曾如此表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获得知名投资机构一定金额的投资。医药行业企业需取得至少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试验批件,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
从首药控股股票上市后的短期表现来看,公司与40亿元市值有些渐行渐远。
今年3月,首药控股完成上市发行工作,公司新增发行了3718万股股份,每股发行价格为39.90元,募集资金总额为14.83亿元,募资净额为13.74亿元。3月23日,公司股票正式在科创板挂牌上市。
然而,首药控股股价上市首日开盘便宣告破发,盘中一度回升触及35.98元/股,最终报收于32.11元/股。此后,公司股价也一直持续下滑态势。截至4月28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于17.97元/股,股票总市值为26.7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