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病逝后,赵匡胤夺权篡位,改朝换代建立宋朝。赵匡胤上位后,改变了柴荣先北后南的策略,实行"先易后难"的南下战略。就这样,宋朝军队大举南下,经过多年的征战平定了南方,基本统一了中原。但宋朝虽然统一了中原大部分地区,但对宋朝至关重要的幽云十六州还在契丹人手里。宋朝平定南方后,继位的宋太宗赵光义试图携平南的余威北伐,夺回幽云十六州。但此时的契丹已经做大,宋朝根本打不过契丹,高粱河一役,宋朝不仅没有夺回幽云十六州,反而损兵折将。柴荣和赵匡胤几十年征战留下的精锐之师几乎全军覆没,此后宋朝再也无力北伐,从此开始转入防守。
由于无法收复幽云十六州,宋朝失去了中原王朝长期依仗的北方传统防御屏障长城防线,致使游牧民族可以肆意南下。同时,由于宋朝失去了幽云十六州这块养马地,导致宋朝长期无法组建强大的骑兵,因此只能靠步兵和游牧民族硬抗。而辽和女真则因为获得了幽云十六州,获得了南下的基地和汉人的先进技术,从此变得愈发强大。游牧民族从单纯的游牧部落转向农耕和游牧合体的复合型政权,游牧民族的强悍和汉人的智慧结合起来,使得这些游牧民族更加难对付。此后,宋朝不仅没有能力收复失地,而且一直被动挨打。后来直接被游牧民族给灭了。当时宋朝拥有柴荣留下的数十万精锐,后周军队把契丹和北汉打得闻风丧胆,打得契丹人抱头鼠窜。辽穆宗耶律璟自我安慰"三关本汉地,今以还汉,何失之有?"可以想象,契丹人被打成了什么样。
如果当初宋朝按照柴荣的思路,执行先北后南的政策,即使无法再现汉唐雄风,也不会被游牧民族欺负成那个熊样。相比赵光义的高粱河之败和宋真宗的檀渊之盟,柴荣的北伐成功和功败垂成着实在让人痛心。宋朝屡屡被游牧民族欺负,可以说完全是自己造成的。如果当初宋朝解决了契丹,对于南方那些小国而言,估计全都会被吓破胆,平定南方不过是时间问题。因此,相比而言,还是柴荣的先北后南政策更正确一些。宋朝只是沾了柴荣的光,柴荣在的时候后周军队所向无敌,都准备横扫契丹了,结果到赵匡胤手里就垮了。更让人无语的是,正是赵家兄弟疯狂打压武人,最终亲手"搞垮"了这支精锐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