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锦之战:清朝击破13万明朝大军,加快明朝灭亡进程!

2024-02-07 13:22     360kuai

松锦之战,是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到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年)间清帝皇太极发动的旨在消灭明朝关外最后一支劲旅,打通关宁锦防线的战役。关宁锦防线是明朝末年为抵御后金(清)所构筑的自山海关经宁远至锦州的一条防线,其中以山海关为后盾、宁远为中坚、锦州为先锋,其间筑有多个堡台作为联合防守据点。

松锦之战开始于清军围困锦州,结束于松山城被清兵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止。战争共经历了两年,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在松锦之战中,明朝的13万大军被清朝大军击破,只剩三万残兵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关外铁骑被歼灭殆尽,仅剩孤城宁远。

松锦之战是明、清在辽西战场的最后一仗,可以说是皇太极生涯中最精彩之作,也是古代战争历史上围城打援的范例。松锦之战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

一、战争起因

明朝崇祯四年(后金天聪五年,1631年),祖大寿的诈降,令皇太极震怒不已。自从明清(后金)交战以来,锦州的战略地位日益显得重要。明朝派遣重兵驻守,加固城池,力图使锦州成为阻止清兵西进的一座坚固堡垒。在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失去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而就后金(清朝)来说,则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从而屡屡袭扰明朝在辽东战场的据点。

皇太极知道"率领大军屡次入塞,最终得不到明朝的尺寸之地,都是因为有山海关的阻隔;想要取山海关,一定要先取关外四城(松山、杏山、锦州、宁远)不可,而锦州则首当其冲。"皇太极想趁机包围锦州,打通关宁锦防线,为清兵入关扫清障碍。对此,在笔者看来,此时的清朝,显然不满足于割据一方了,而是想要攻入山海关之内,从而入主中原。正是基于这一目标,皇太极所在的清朝,在松锦之战中可谓拼尽全力,毫无保留。

明崇祯十一年(清崇德三年,1638年)农历十月,皇太极亲自率领部队进攻明朝,率领郑亲王济尔哈朗、豫亲王多铎出宁远、锦州大道;睿亲王多尔衮为左翼,自青山关入;贝勒岳讬为右翼,自墙子岭入。祖大寿在中后所(今辽宁绥中县城)屯兵,领兵偷袭多铎,多铎战败。第二天,多铎与济尔哈朗合兵出战,祖大寿收兵回中后所。不久,皇太极亲自来到中后所,派使者给祖大寿带话,劝降祖大寿。祖大寿却始终没有露面。对于祖大寿,虽然在松锦之战前全力抵抗清朝大军。但是,松锦之战的爆发,无疑改变了祖大寿的人生轨迹,并影响到他的外甥吴三桂。

二、战争经过

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三月,清太宗皇太极吸取过去强攻宁远、锦州受挫的教训,制定了长围久困、迫其出降的作战计划,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锦州义县义州镇)。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不仅是作战经验所带来的改变,也是因为清朝整体实力的增长,促使其能够长期围困明朝在辽东战场的据点,比如想要实施围点打援的战术,不仅需要较多的兵力,更离不开粮草补给上的支持。

公元1641年三月,皇太极进一步采取措施,在锦州城外筑起座营垒,环城相列,在营垒外深挖壕沟,树起栅木,而各营间又有深壕相连,将锦州围得"水泄不通"。面对清朝大军,祖大寿难以支持,只能退入内城坚守。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清兵攻占锦州外城。至此清兵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包围,填补护城河,毁坏城墙,明朝的外援给养都断绝了。对此,在笔者看来,战争进行到这个时刻,锦州已经有随时被清军占据的风险了。因此,崇祯皇帝自然不会坐以待毙,选择立即派兵支援祖大寿。

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洪承畴从北京出发前往锦州,洪承畴不敢冒进,驻扎宁远,以窥探锦州势态。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1641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七月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对此,在笔者看来,就洪承畴率领的13万大军,可以说是明朝在关外最后的精锐力量。因为在兵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洪承畴和清朝大军交战之初,后者损失惨重。此时明军士气正锐,皇太极对清兵失利心急如焚。不过,对于志在必得的皇太极,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在短时间内就重振旗鼓,发动新的攻势。

公元1641年八月,皇太极带病急援锦州,昼夜兼行500余里,到达锦州城北的戚家堡(辽宁锦县齐家堡)。不久之后,洪承畴与清兵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皇太极秘令阿济格突袭塔山,趁潮落时夺取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明朝大军在装备上拥有优势,只要全力防守,完全可以避免粮草落入清军手中。但是,面对突然来袭的清军,明朝将士早已丧失斗志,唯知保命逃窜。

在粮草出现问题后,洪承畴被迫放弃了"且战且守"的"持久之策",率兵匆匆赶来,此时仅有三天军粮,眼看粮道断绝,将士大为恐慌,多有逃跑之心。对此,在笔者看来,在东汉末年的官渡之战中,曹操奇袭袁绍大军的粮草囤积之处--乌巢,这成为曹操能够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现在,皇太极也是因为夺取了明军的粮草,从而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三、战争结果

明朝的粮饷断绝,锦州城中粮食短缺。松山副将夏承德遣人密约降清,以为内应。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年)二月十八日城陷,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三月八日,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兵占领锦州。对于曾经诈降的祖大寿,这一次被迫归降了清朝。

到了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年)四月二十二日,清军大炮轰毁杏山城垣,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至此松锦大战结束。对于皇太极一方来说,顺利实现了战前所制定的目标。

总的来说,松锦之战以清兵的全胜而告终,明朝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洪承畴与祖大寿相继降清,这让本就人手匮乏的崇祯皇帝,更加无人可用。在历史上,蜀汉后期因为名将凋零,从而逐渐走向灭亡。而就明朝来说,情况则更加棘手,因为这些了解明朝情况的将领,最终被清朝所用了,这是非常致命的,也加快了明朝的灭亡进程。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松锦大战标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在13万精锐力量损失殆尽后,明朝在辽东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而这,意味着明朝的灭亡只是时间上的早晚问题了。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皇帝为什么很少御驾亲征?玩得好就是朱棣,玩失败了就成了朱祁镇

文丨东汉读书(文章原创,版权本人所有,欢迎大家转发分享)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很少没有去御驾亲征,自己带兵打仗呢?既然不信任那些将军,不如就把军权握自己手中。带兵打仗可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