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将李思齐劝降元将王保保,临别时,为何自断一臂送给王保保(3)

2025-02-21 16:43  360kuai

李思齐原来也是元将。当元末红巾军起义爆发的时候,李思齐和察罕帖木儿一起组织军队,对抗农民起义军。可以说,他们两人是对抗农军起义军的最重要的两支力量。后来,察罕帖木儿被降军暗害,他的养子王保保继承了他的军队。王保保因为战功,元朝让他总领天下军马,于是王保保就发檄文,调动李思齐的兵马。李思齐不听他调度,大怒道:"我与汝父同乡里,汝父进酒犹三拜,然后饮。汝于我前无立地,今敢公然调我耶!"

李思齐不听调度,也不仅仅是摆老资格。更重要的是,元末的朝廷其实也和明末朝廷差不多,朝臣们互相勾心斗角,藩将们也互相勾心斗角。甚至可以说,元末的朝廷比明末的朝廷更严重,因为皇帝(元顺帝)和太子(爱猷识理答腊)也在勾心斗角。皇后(奇皇后)想和太子联合起来,推翻皇帝。因此,李思齐不听王保保的,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但因为这件事,两人开始结怨。

后来两人的矛盾越积越深,藩将张良弼、脱烈伯、孔兴等人,推李思齐为盟主,共同对抗王保保。同时,朝廷里皇太子又出来当和事佬,以关中为界限,李思齐负责关中以西,王保保负责关中以东。但李思齐因为是皇帝一派,不是太子一派,所以不听太子的安排。接着元顺帝又因为王保保是太子一派,让李思齐攻打王保保。可以说,整个元廷打成一片。

如果元廷要是团结的话,在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的时候,元朝便可趁机消灭农民军。可惜不团结,让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最后从容北上,收拾元朝。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李思齐打败后,投降了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