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星判断,整体A股和一些优质标的的估值处于历史均值甚至是偏低的位置,股债性价比处于均值以下,处于负一倍标准差的位置,从历史的角度上来看,已经处于比较有吸引力的阶段。
"如果考虑流动性环境其实是处于宽松的状态中,目前的估值分位继续下杀的概率非常小。"李晓星认为,只要后面公司基本面的每股收益不出现大幅下修的情况,市场估值后面就没有太多继续下跌的空间,市场的估值收缩已经接近尾声。
逆全球化的投资机会与风险
大家对疫情都深有感触,也都会想,什么时候可以开放国门,什么时候可以回到疫情之前的生活状态下?
对此,李晓星的判断是,今年开放国门的可能性不是太大。明年,尤其是"两会"之后,可能才是开放国门的窗口期。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我国的动态清零防疫方式和国外是截然不同的。国外是直接躺平的方式,而我国一直采用的是"动态清零"的模式,而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比德尔塔要强,所以奥密克戎的传播对于我国"动态清零"的挑战也会更大一些。如果未来开放国门,虽然已经有了疫苗和特效药的加持,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很难避免轻症和无症状感染人数的大规模上升,这将对经济、生产、生活,都会带来比较大的冲击和影响,所以我们也要做到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他认为,疫情影响结束需要四个条件:一是疫苗的接种率足够高,特别是老人和儿童,这个在未来一年内应该可以完成;二是要有有效且便宜的新冠药,考虑授权后产能扩建问题,这个在一年内应该也可以解决;第三个条件有足够的检测,目前我国已经有了;第四是需要有足够的医疗资源支持,这也算是新基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