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星6000字一季报:看好权益市场,估值收缩已近结束(4)

2022-04-20 14:13  财联社

在李晓星看来,近期市场下跌的原因有内、外两种因素。外因上,俄乌冲突使得世界走向割裂,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降。内部因素是奥密克戎的持续发展,一些城市采取了封城措施,使得市场对于短期的经济发展信心不足,对于消费和投资也有一些影响。

内、外两种因素使得市场下跌幅度不小。股票型基金和偏股型基金的平均值从最高点的回撤幅度,也基本接近了之前两次大幅调整,前两次分别是16年初和18年底,而这两次大幅调整的终点,都是大牛市的起点。尽管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阳光下同样没有新鲜事。在这个时间点,在市场估值已经深深打上悲观预期的烙印后,他认为,市场不妨乐观一些。

市场的估值分位跟货币政策密切相关,李晓星对于货币政策的看法是"以我为主",总体保持宽松。但过程中,我国货币政策延续性经历了一个很大的外部冲击,就是美联储的加息节奏。稍微将时间轴往回调一下,什么时候市场开始对降息或者货币政策的宽松有较高的期望?是从去年的12月份到今年的1月份。

去年,他看到三、四季度PPI上行很快,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工业品价格的通胀压力比较大,货币政策在那时候相对比较紧。一旦看到PPI拐头向下,央行无论是12月份还是1月份,先下调"麻辣粉",后来LPR的报价也在开始往下走,央行在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也表达了相对比较温和的声音,市场预期就不断走高。

之所以迟迟没有降息,他认为一是因为美国通胀持续走高,超出了市场预期;二是俄乌冲突抬高大宗商品价格,对通胀上行火上浇油,欧洲部分国家货币政策收紧。在这个背景下,整个美债收益率,一度接近2.5%。我国人民币汇率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跳涨,从6.3跳到接近6.4,现在平稳在6.36、6.37的位置上。待中美利差收窄了,美国流动性的节奏更快了,货币政策就会降了。另外一方面国家也可以通过结构性的工具,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能起到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