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中科院都用不起,知网凭啥这么牛气?(2)

2022-04-20 09:23  侠客岛

面对涨价,天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不少高校选择了妥协,并在达成续订协议后撤下了暂停知网服务的通知。

为何高校在议价中屡屡处于弱势?一些高校曾表明原委。

北京科技大学在去年底发布的《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单一来源采购公告》中说了续订原因:"中国知网数据库资源的平台基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其核心技术包括知识库管理、搜索引擎、知识挖掘、自然语言理解等,期刊资源包括数百种独家期刊,不存在任何其他合理选择或替代,故申请单一来源采购。"

南京大学在公告中称,CNKI数据库在国内高校中广泛应用,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电子文献资源,具有极高的教学、科研、学术价值。考虑到数据库资源内容的连续性、学科专业的针对性,以及数据库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唯一供应商的特点,故拟以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采购。

从中国政府采购网公示的最新信息看,国内各大高校在购买知网服务上均开支不小。为购买知网2022年服务,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拿出103.4万元,武汉理工大学掏了127.85万元,清华大学更是花费188.03万元……

本来,内容多、数据全、服务好,适当要价并无不可。但知网的用户和资源提供者几乎均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上下游是同一拨人。这个群体做出了学术成果,回头想来下载,居然要给别人交费。听上去多少有些荒谬。

去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一案,让不少人慨叹知网的霸道。而今,中科院被知网续订费"劝退",再次揭示知网背后畸形的垄断生态。

中科院是国内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拥有100多家科研院所、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对学术资源的需求和贡献都不可小觑。如此顶级的科研机构在知识生意人面前却步,到底是谁的错?

中科院通知邮件(图源:网络)

知网也解释过频繁涨价的原因,大致意思是:知网既是高校的服务商,也是期刊资源的采购方,许多资源都是独家的,还有很多费用不菲外文资料,资源成本比较高。随着版权意识提升,好期刊越来越贵,加上公司其他成本,报价就涨起来了。

岛叔认为,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但难以服众。

学术成果是公开的,中国知网卖的是数据集成、排列、调取和检索的服务,赚的是渠道费、服务费。按知网自己的说法,采购期刊资源时在版权上有较高成本,可作为学术资源创作者的高校科研院所及师生,使用自己所在院校机构贡献的资源,是否本该获取相应通路和优惠呢?毕竟知网在征收资源时并没付给个人和高校科研院所必要的版权费。

取之于斯,用还于斯,这与献血、用血道理相同。在中国,献血是无偿的,病人在医院输血时需要支付一些明确的费用,这个费用是采集、运输、保存的花销,而非购买血液本身。

知网不是学术论文的创造者,高昂收费是否匹配它作为集纳平台的角色?账目是否该算得更清楚?何不明明白白告诉大家赚的是哪个环节的钱,而非一纸要价开出去,爱买不买悉听尊便?

高校等采购方也该"算大账、算总账",不妨尝试"拼单""团购"。政府部门可探索"集采""补贴"。但归根到底,知网应合理定价,别做霸王生意。降低学术资源使用成本,为用户提供便利,让中国学术研究加速前进,岂非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