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韩非子在他的大作《五蠹》中举了2个例子,都非常有代表性:
案例1:楚国有个人叫直躬。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就到官府去揭发他的父亲。结果官府的官员却说,"杀之",为何要杀直躬呢?官员说"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因为你虽然对君王尽忠,但你把你父亲害了。这就是罪。
如果一个儒家的人,从他的立场出发,如果他是一个君主的直臣,那么他就有可能不能尽孝。所谓"忠孝不能两全",可能你不相信,那么我们再看一个小例子。
案例2:春秋鲁国有个小吏,跟着国君去打仗,结果三战都输了"三战皆北",孔子问他什么缘故,他说身死莫之养也。我死了,家里老爹没人养。孔子认为他是个大孝子,举而上之。推荐他当官。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如果一个人是孝子,那么他可能不是一个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