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蔡京和童贯在历史上是臭名昭著的,但他们还有有做得还不错的地方。 在北宋西北,除了西夏外,还有一个青塘吐蕃人占领的河黄地区。 最初,这个地方在宋神宗时期已成功地包含在宋代境内,但是在宋神宗去世后,执政的保守派人士认为,保卫河湟地区会加剧边界冲突,因此该地区被归还给了青塘吐蕃。蔡京上台后,他立即决定夺回河湟,并夺回保守派送走的土地。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的六月,北宋著名将军王韶(宋神宗时期的河湟开边的总教练)的儿子王厚 被任命为教练。 区域发展。 在这次军事行动中,童贯在军队中的地位也得以确立。
当时,宋军的士兵很上进,每个人都发誓不惜一切代价夺回河湟。 但是当宋军刚到达湟州时,首都开封的皇帝手谕被转交给军队。 在正常情况下,军队在出路时收到皇帝的手写指示通常不是一件好事。 例如,宋太宗特别喜欢远程指挥,宋军在战场上被击败。 因此,当皇帝的手稿到达军营时,每个人都流汗了,因为担心手稿中的不利消息会影响军队的士气。 由于童贯是督军,因此他自然负责阅读皇帝的手稿。 然而,童贯在看完稿子后直接将其塞进靴子。 教练王厚感到困惑,不得不问里面说了些什么。 童关笑着对王侯说:"官员们祝我军一切顺利。" 童官回答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由于皇帝手稿的鼓励,士兵们的士气更高。 但是实际上,童贯这次是在错误地宣扬皇帝的圣旨。
原来,宋军出征后不久,开封宫里发生了大火。 宋慧宗认为大火一定是从上天传来的警告,因此他急忙下达了终止远征的命令。 童贯看完手稿后就知道,如果这个时候终止战争,河湟的恢复将是了无期限的了。 因此,他冒着抗拒圣旨的危险而风头大开。 如果宋军可以赢,他也许可以弥补。 如果宋军输了,他将死在战场上,也就不回去了。 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看,童贯的决定显然注定会遭受重大损失,但他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 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太监童贯比许多七尺男人勇敢。
战争爆发后,童贯主动请英带领西方军队进攻巴金岭。 他以破釜沉舟的心态冲进了敌人的防线。 崇宁三年(1104年)四月,河湟全境收复, 童贯因在这次战斗中的出色表现而被宋徽宗重用。 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西北军士兵的尊重和信任。 因此,不能说宋徽宗后来让 童贯控制军事力量是完全昏庸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