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特里亚曾被大月氏征服,分裂后均被外族灭亡

2024-04-09 13:22     360kuai

巴克特里亚是希腊人的称呼,就是汉文史料中的大夏,这是个地域称呼,地理位置大约在现代阿富汗。这里原本是希腊人最东端的殖民地,统治者为希腊人,被统治者塞种。由于吐火罗四部入侵,导致当地的希腊王国瓦解,分裂为一群小村长。统治者大约都是吐火罗征服者。但是这个地域依然属于塞种文化圈,风俗与塞种国家大宛相同。所以《史记》记载月氏西迁之前的大夏"与大宛同俗,无大君长,往往城邑置小长。其兵弱,畏战。"

巴克特里亚是希腊化的奴隶制国家,所以一般也称为"希腊-巴克特里亚",在中国称之为"大夏"。在亚历山大死后为塞疏西王国之一部。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大夏被来自中国新疆地区的大月氏人征服。由于大月氏也被称为吐火罗,所以大夏也被称为"吐火罗斯坦"。史记里记载的"大夏国"是巴克特里亚在北方的残留部分,德米特里乌斯一世南下入侵印度时留守北方的将军欧克拉蒂德斯叛变,巴克特里亚分成南北两个王国。

名称由来

"希腊-巴克特利亚"(Graeco-Bactriankingdom)的地理位置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斯坦北部,西方人也称之为"吐火罗斯坦"(Tokhārestan),即中国史书《史记》上所说的"大夏",是丝绸之路中段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2009年,人们以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为标志,把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的这个地区称为希腊-巴克特利亚,它是从塞琉古王朝分裂出来的希腊人国家,理应称呼它原来的国名,而把张骞出使西域之后的这个地区称为"大夏"或"吐火罗斯坦",因为此时这里已经被大月氏人(吐火罗人)所统治。

兴衰过程

周显王四十年(前329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此地后,即以此为东方领地的统治中心。塞琉西王朝统治中亚地区的时候,更将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移居此地。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图斯一世宣告独立。并委派其亲属和功臣为各州总督。

约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索格狄亚那总督欧西德穆斯夺得王位。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他挫败安条克三世率领的塞琉西军队,迫使后者正式承认巴克特里亚王国。其子德米特里一世即位后,将喀布尔、犍陀罗和旁遮普等地纳入王国的版图。至前2世纪70年代时,王国的版图东起恒河中游流域,西达波斯沙漠,南抵孟买湾,北界锡尔河,势力鼎盛。但就在这时,监领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的欧克拉蒂德斯发动叛乱,在巴克特里亚称王。从此,王国以兴都库什山为界,分裂为南北二朝,互相攻战不已。一些势强的总督或将军乘机割据一方,国势转衰。

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巴克特里亚被来自中国新疆地区的大月氏人和部分塞种人所征服。前1世纪末至1世纪初,控制中亚细亚的喀布尔和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地区的赫尔谟尤斯一度势强,但在安息却很快衰亡。

经济情况

巴克特里亚王国时期,中亚的农业和畜牧业迅速发展,种植小麦、稻谷、葡萄。费尔干纳盆地以出产良马著称。前3世纪以后,城市经济繁荣。希腊的宗教、建筑风格、雕塑技艺、钱币和金属器皿的铸造技术在中亚及南亚北部广泛流行。由于希腊殖民者积极地同其故土保持联系,加之中亚居民善于经商的传统,这一时期的东西方交通亦有很大发展。从中国西北经中亚或从中国西南经由印度去西方的商道,都经过巴克特里亚,因此中介商业十分发达。

等级制度

在当时已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各等级的居住区域和房屋有十分明显的差别。据铭文研究,希腊语是王国的官方语言,而希腊字母也往往被用来标写或改写本地语言。这一时期,希腊的宗教,建筑风格、雕塑技艺、钱币和金属器皿的铸造技术在中亚及南亚北部广泛流行。

影响

亚历山大及其继承者在东方建立了大量希腊城市,希腊文化的传播造成了希腊化的倾向,中亚也无不受到希腊化的广泛影响。以希腊-巴克特里亚、帕提亚(安息)和北边的花剌子模为三大核心,中亚细亚地区形成了几个希腊化城市的聚集区,形成了众多的设防城堡、宫殿和居民区。在希腊化国家衰亡后,以贵霜大夏为核心,继承了巴克特利亚的政治辖区,并将月氏与希腊的文化融合成新的贵霜艺术。

中亚细亚许多遗址显示出希腊化的影响。著名的有如尼萨(Nisa)、阿伊-哈努姆、哈尔恰扬(Khalchayan/Халчаян)、阿伊尔塔姆(Ayrtam/Айртам)、托普拉克-卡拉(Toprak-kala/Топрак-кала)、铁尔梅兹(玄奘译为呾蜜国,Tirmidh,今名Termez/Термез)等等。但这些遗址及其发掘品显示,希腊化的东方艺术与希腊本土是有所不同的,加上了诸多东方文化的因素,具体来说也就是中亚本土的、萨珊波斯-贵霜的、印度的和草原的很多因素。

巴克特里亚的名字起源于非常古老的时期,至今没有确切考证。约在铜器时代早至中期左右(2200BC),也就是两河阿卡德人的闪族第一帝国时期,中国的夏朝。其此地为中心,许多支印欧-伊朗民族源出于此,因此推断此时的巴克特里亚人应该印欧半游牧的概率比较大。是根据希腊作者的Ktesias的记载,巴克特里亚的国王曾和古亚述的国君发生过战斗,结局是巴王战败,闪族人得以统治两河流域的庞大领土。

到了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时期,巴克特里亚地区是波斯人的一个行省,在希罗多德的著作中,巴克特里亚人和塞人(Sakae)一同随波斯皇帝出征数次,甚至在希波战争中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薛西斯在萨拉米斯败退后,麾下大将马东纽斯的三万精锐殿后部队中,就包括了他们,在最后的普拉提亚战役中表现勇猛,给希腊军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波斯帝国最终在被亚历山大在几次决定性战役中击破,做为半独立的巴克特里亚人彼时试图阻挡过亚历山大的兵锋,但是最后阻击失败,整个王国被消灭,亚历山大作为征服者,在此建立新的移民城市,安置老兵,促进交融,巴克特里亚迎来了希腊化时代。马其顿人继承了波斯人的行省机制,但是亚历山大死后,中央权力崩溃,各地将军割据自立,巴克特里亚在继业者战争中从属总督Stasanor,最后为塞琉古所并。前三世纪中后叶独立,然后分裂内战,最后南北各自被外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