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时,宣德皇帝非常恼怒,命令卫兵用一个大铜缸盖住朱高煦。虽然,这个大罐子重300斤,但朱高煦却可以顶起来。于是,宣德皇帝让一人把木炭放在罐子上,点燃后,木炭火将铜罐烤熟,使朱高煦的生命就此结束。 其实,每一个上位者都有必要保住自己的皇位。因此,朱高煦死后,朱瞻基将妻儿全杀了,一个也没有留下。史书上没有记载这些皇族亲属是怎么死的,但你可以想象,宣德皇帝大发雷霆,根本不在乎任何社会公德,也不在乎他想杀的堂兄弟,他们的名字里都有"瞻"字,与他有血缘关系。 即使朱高煦妻儿的死,没有他悲惨,也不会好多少。朱棣从侄子手中夺下大明河山,万万想不到儿女会互相残杀,以致儿子被杀,这可能是他的报应。 历史掌握在史官手中,他们受到国王的成功和敌人的失败的影响。因此,在我们现在的文学作品中,朱高煦是一个傲慢轻浮的人。即使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也被描绘成鲁莽无能的形象,这些记录显然是有色眼镜。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个被打败的土匪的真实面目,我们必须从其它地方仔细研究。

根据香港著名学者的研究,朱高煦不仅不是一个鲁莽的将军,他很有文化,文学造诣很高。就诗歌而言,朱高煦可以算是一代人的规模,他的书法也气势磅礴。与父亲相比,朱高煦的失败可能是因为他缺乏政治智慧和军事能力,或者他的对手是非常有能力的朱瞻基,而不是文雅懦弱的朱允炆。 也许他比朱高炽更适合王位,但并不比宣德皇帝好。因为,朱高炽父子统治时期,明朝是一个罕见的、光明的世界。这样看来,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 参考资料: 【《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诸王三》、《国朝献徵录·卷二·宗室二·汉庶人传》、《明史·本纪第九·宣宗》】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