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堵点、难点、重点--快速筛查转运是关键
梁万年认为,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看,解决堵点、难点、重点的问题,关键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快速把传染源也就是感染者筛查出来,快速转运到定点医院接受治疗,如果没有快速转运、治疗,那么传染源就还在社区,必定会造成持续传播。
第二,通过精准的流行病学调查把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找出来,快速转运到相应隔离点。
第三,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不动摇,抓好各项既定策略和措施执行,保证四方责任真正落地,也就是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形成合力抗疫。
抗疫是个系统工程--上海有能力应对风险和挑战
未来上海疫情防控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哪些?梁万年表示,抗疫是个系统工程、重大工程,要坚定迈向"动态清零"的目标。
第一,如何真正实现"床等人",对诊断出来、筛查出来的感染者,不论是方舱还是定点医院,都要有足够床位收治,防止出现"人等床"。同理,要全面、准确识别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不能出现漏掉的情况,漏掉那就是留下了火星、留下了传播的风险,在识别出来后,实现隔离点的"床等人"。
第二,现在主要是家庭内传播,但是上海有很多大型企业,工厂人数特别多,这些企业又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经济社会运转所需,对此必须要强化闭环管理,强化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万一有闪失,一旦出现传染源的引入,就可能形成局部的疫情暴发。同样,把学校、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院等机构作为重中之重加以防守,要严防死守,切实制定好各种预案,把各项防控措施真正落地,实行闭环管理。
第三,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群、儿童、患有基础疾病人员的疫情防控。上海60岁以上人群比例较高、绝对数大,对此无论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老百姓,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紧迫性,制定各种办法,如进一步强化疫苗接种,尤其是强化全程疫苗接种率来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有效的疫苗接种可以有90%以上的效率来防止重症和死亡。
第四,关注保障上海城市正常运行的人员,比如水电气维修保障人员、快递小哥、交通运输行业人员、公安干警、医务人员等,对他们一定要加强管理,落实责任确保这些人群不被感染,一旦感染能够快速发现。确保2500万人的医疗卫生需求始终是重点工作,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障老百姓正常的医疗卫生需求供给,关键是怎么快速有效落地。同时,也要确保儿童免疫规划、妇幼卫生保健等工作按照程序和要求执行。
上海当前也面临着外防输入的挑战,作为国际性大都市,每天都有许多境外航班进来,外防输入的工作就不能放松,始终要坚持人物同防。
梁万年表示,面对风险和挑战,每个区域、每个单位都应该认真梳理,切实采取措施,落实责任,做好预案,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上海是有能力来应对这些挑战的。只要大家思想高度统一,统一到"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保持不动摇、不放松,就一定能够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