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休(235-264年7月25日),即吴景帝(258-264年在位),三国时期吴国的第三位皇帝,吴大帝孙权第六子。太平三年(258年)九月二十六日,孙綝发动政变,罢黜孙亮为会稽王,迎立孙休为帝,孙休三让而受,改元永安。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休在位期间,颁布良制,嘉惠百姓,促进了东吴的繁荣。孙休好文,即位后于永安元年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为南京太学之滥觞,韦昭为首任博士祭酒。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谥号景皇帝,庙号太宗,葬于定陵。
7、魏文帝:曹丕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
8、高贵乡公:曹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