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父子俩之间产生了矛盾,王宗佶"专权骄恣",招揽了很多党羽,"蜀主亦恶之"。王建先是免去了王宗佶宰相位置,不久之后的后梁开平二年四月,二人一次面对面谈话过程中产生了小小的分歧,王宗佶要求王建立太子,并把军权全部交给他,意思是让王建退二线养老。王建大怒,当场"命卫士扑杀之",随后杀掉了王宗佶一伙儿中的骨干数人。
蜀中的这个情况相对不算特别严重,朱温的核心区域与蜀中距离也比较远,虽然算是一个机会,但并非是个绝佳的灭国良机,错过也就错了。
当时朱温手下第一大将杨师厚正好在山南东道担任节度使,与王建势力最近,把杨师厚这样的优秀将领放在那里,至少是有针对蜀中的意思。如果朱温放手让杨师厚筹划蜀中攻略,以杨师厚的能力应该能抓住这个机会,一战灭蜀可能性不大,但对王建狠咬一口应该没有问题。
史书上没有记载朱温或者杨师厚对蜀中内乱的反应,估计是朱温没有给杨师厚这方面的授权,甚至他们可能根本不知道蜀中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朱温本身就是割据藩镇起家,提防手下大将是刻在骨头上的种族天赋,包括朱温手下其他封疆大吏也都权限不大,尤其兵力有限,前文曾经说过,河北邢州重镇竟然只有二百士兵驻防,而后梁数十万大军都被朱温牢牢的控制在自己身边,后世大宋王朝也是如此,这就是所谓的强干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