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为何频繁割地赔款,为何不换一种方式,解决与西方的争端

2023-02-13 06:19     360kuai

"割地赔款"是清朝解决矛盾争端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那么清政府当时为什么会频频采用这种手段,解决当时的矛盾争端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讨论。

(鸦片战争)

一、清政府采用割地赔款可以解决矛盾争端。

显然,清政府是很愿意采用这样一种办法,来解决当时清朝和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争端的。

其实,除了这种方式以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战争方式。也就是和列强打下去,决不妥协。

但是,当清政府在和列强作战的时候,他们很快就发现,很难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当时的矛盾争端。

一开始是打不赢。清政府和西方列强,最开始打的是鸦片战争。其实,也并不是中国军队一开始就不愿意抵抗,实在是因为清政府的武器,明显的弱于西方列强。当时的西方列强,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发达的热兵器时代,而清政府还处在冷兵器时代。冷兵器打热兵器,怎么打得赢呢?

后来,清政府发现自己的兵器,不如人家的时候,就开始努力升级自己的装备。他们通过开展洋务运动,以及采用购买的方式,力争让军队的武器配备,与西方列强比起来,不至于太差。而他们明显取得了好效果,比如北洋海军的那些战舰,其实并不比日本差。

但是,最终还是打不赢。打不赢的原因,主要是人的因素。是清朝军队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运动习惯等各方面,都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人是战争的主要因素,人不行,战争就没办法打。

总之,清政府通过实践明白,用战争方式,确实解决不了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矛盾争端,所以他们才选择割地赔款的方式。

(同治中兴)

二、割地赔款的方式让清政府心理压力不大。

这一点,咱们可以用宋朝的"澶渊之盟"来作比较。

在宋朝的时候,宋朝和辽国签订了澶渊之盟,这个盟约并没有割地,只有赔款。但是宋朝已经受不了了。因为这种方式,改变了之前中原国家和北方少数民族之间,长期以来形成一种朝贡体系。中原国家不再具有主体地位,甚至与北方少数民族平起平坐了,所以他们接受不了。

宋朝朝廷为了解决心理障碍,由皇帝宋真宗亲自发起,搞了一场封禅活动。封禅在古代,只有那些立下极大功业的人,才有资格做。宋真宗没什么功劳,却一定要做,就是因为宋真宗想要通过这种方式,重新树立朝廷威信,在老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把面子夺回来,因而减轻心理压力。

清政府最早签订《南京条约》的时候,他们的心理压力还是很大的。不过很快,清朝又打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输了。清政府又一次采用这样一种方式,解决清朝和西方列强的争端。反复多次做,他们就麻木了,自然就没有心理压力了。

再加上后来还出现了一个"同治中兴",所以他们觉得,割地赔款并不算个什么大事,久而久之就没感觉了。

(清政府与列强签订条约场景)

三、清政府采用割地赔款的方式,西方列强愿意接受。

原本,西方列强是通过发展殖民地的方式,拓展他们的海外市场的殖民地。而他们也依靠这种方式,在世界上的很多殖民地国家取得了成功。

但是,这对中国没有什么用。因为中国的体量太大了,他们根本就没办法一口吞下。就算吞下了,也没办法消化。

同时,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特别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民族自尊心有中国强,所以中国人根本不愿意被殖民。西方很难在中国取得成功。

在中国人看来,所谓的殖民,就是吞并。吞并是不允许的。

不允许吞并,但并不表明不接受偏安。

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偏安的王朝。只要把土地割出去,能确保偏安,中国人也接受。

而这种方式,西方人也是愿意接受的。他们在没办法殖民中国,更没办法吞并中国的情况下,获得一些赔款,占有一些土地,他们觉得很划算。

而且,只要采用这种方式慢慢来,温水煮青蛙,最终一定能全面吞并和消化掉中国。

幸亏后来清政府亡了,否则的话,西方的阴谋就成功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等)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