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每天都会收到上千份奏章,这些奏章先送到内阁,由内阁作出处理意见,并将这些意见附于奏章之上,送给皇帝御览,这叫"票拟"。为了不使大权旁落,朱瞻基把"批红"权紧握在自己手里。皇帝在"票拟"过的奏章上作出批示,批示同意或附上自己的处理意见,经过皇帝的批示之后,奏章上的内容才能执行。由于皇帝的批示是用红笔写的,所以又称为"批红"。但是面对文官咄咄逼人的姿态,朱瞻基感觉力不从心,那怎么办呢?一个人玩不过一群人,只能找帮手了。朱瞻基瞧上从小伺候他的宦官,因为宦官们更听话,更好调教,而且死心塌地的站在皇帝这边。他们不听话也不要紧,换掉他们凭一张小纸条就可以了。宣德元年(1426),明宣宗突然下令,设置"内书堂",教导宦官们读书,把他们培养成自己的合格的帮手。
但是他也没想到,他为太监干政打开了方便之门,王振、刘瑾、魏忠贤等几个太监凭借干政的机会搅起腥风血雨,给大明带来严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