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农民战争前的奇怪现象,揭开明朝灭亡的原因(2)

2024-05-05 14:42     360kuai

这雄厚的粮食储备,正是明朝三个世纪,维护安全的"防火墙"。

但是,就是在张居正去世后三十年,即万历皇帝在位晚期起,越来越多的大明官民们,都开始感受到一个恐怖事实:大明朝,越来越缺粮食了。

首先是军队,无论是北方的边军,甚至东南的水师,缺粮都越发严重,一旦粮食供应不上,明朝的做法,就是简单粗暴的裁撤。以明末名将卢象升的话说,明军每次列队,都是"馁而病,僵而仆者纷纷见告矣。"缺粮到这个地步,谈何战斗力?

如果说军队的缺粮,还有腐败等因素。那么民间的情况更是触目惊心。且不说北方各省,粮仓早就见底,以万历晚期很多官员的奏报说,华北地区昔日储备雄厚的预备仓,最多也就存几百石粮食,有的竟都荒废成了破屋,进屋瞧见的都是耗子。发展到天启崇祯年间,情况当然更糟。为什么明末每次饥民起事,动辄就席卷一片?皆因周边的官仓,基本都没几颗粮!

那么物产丰富,天灾相对少的南方呢?比如号称"鱼米之乡"的江南,粮食价格就疯狂暴涨:以明末清初学者陆衡估算,明朝万历晚期时,苏州的米价也不过是每石半两白银,但到了崇祯年间时,就暴涨到了每石一点五两白银。几年后的崇祯十三年,更疯涨到每石三点六两白银。如此暴涨速度,自然引得民怨沸腾,明朝灭亡前的最后三年里,江南发生了多次抢米暴动。这个昔日大明朝的"粮仓",也被粮食问题,折腾到混乱不堪。

而在决定明朝生死的松锦之战上,为什么明王朝会在战场占有优势的情况下,贸然下令更改作战计划,提前与清军决战?如此无脑的决定,也是因为当时明朝的粮食供应,已经濒临极限。所以才有了转胜为败的扼腕结局,以及接下来的悲情沦亡。当作为"防火墙"的粮食储备,已经土崩瓦解。大明朝的崩盘,也就没有了悬念!

那么问题来了:在明末天灾等考验到来之前,明朝的粮食都上哪去了?

这事,还是回到明朝天启年间的奇怪现象:为什么在风调雨顺的河南,农民们宁愿离乡背井,远走他乡打工讨生活,也绝不种地打粮?其直接原因,就要说说明朝十六世纪那场重大改革:一条鞭法。

三:漠视粮食安全的后果

在张居正启动"一条鞭法"前,明朝的粮食安全,已经暴露出隐患:土地兼并越演越烈,可以给"预备仓"提供储粮的"官田"越来越少,国家收取赋税的土地也更少。以至于嘉靖帝驾崩时,明朝太仓储粮,竟然到了一个月都维持不下去的地步。所以才有了张居正痛下决心的一条鞭法,一边清丈土地,一边折合银两征税,同时用各种手段充实粮食储备。十年苦心改革,终于又换得大明朝粮满仓。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