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最喜爱的儿子,就是长子朱标,他一即位就立刻封朱标为皇太子,确立了其继承人的地位。可惜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悲痛欲绝。为了保证皇位传于朱标一脉,朱元璋决定"放弃"所有儿子,直接册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也就是后来的建文帝。
建文元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最终将侄儿的皇位夺走,他的皇位明显得来不正。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直到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即位后,才将太宗改为"成祖",因此后人便更加习惯称朱棣为明成祖,而不是明太宗。
这几位太宗皇帝,虽然一开始都不是储君第一人选,且继位都不算真正"合法",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本朝有所作为的皇帝。
就好比汉太宗刘恒开创了"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宋太宗赵光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以及改变了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国策;明太宗朱棣也创下了"永乐盛世"。
因此皇位得来是否"合法",与皇帝自身的功绩并无多大联系,有的皇帝继位虽然名正言顺,却不一定有所作为,这也是很有趣的一点。
(参考文献《史记》《新旧唐书》《宋史》《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