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退超龄农民工不能“一退了之”(2)

2022-03-25 13:40     农民日报

"我还干得动,为什么不让我继续干下去?"一些农民工的发问让人不忍。过去几十年,亿万农民工把青春汗水洒在钢筋水泥、高楼大厦间,为我国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他们老了,手脚不那么灵便了,社会于情于理都不能将他们撇在一边,"一退了之"。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数2.85亿人,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为26.4%,且连续多年呈递增趋势。无论从回馈农民工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出发,还是从促进共同富裕、维护社会稳定的意义考虑,都应给予超龄农民工群体相应的制度呵护与人文关怀,为他们"兜"住稳稳的安全感。

清退超龄农民工不能“一退了之”

城市应创造条件让他们"留得下"。不让超龄农民工从事高危施工岗位,政策初衷是好的,若能同时留有一定余地、做好进一步的再就业引导,更能彰显人文关怀和温度。对于"退场"转业的超龄农民工,各地人社部门应及时做好技能培训服务,为他们提供更为多元的再就业渠道。仍有意愿在建筑行业工作的,则可安排到仓储、物业等对体能要求不高的辅助性岗位。比如,天津就细化政策安排,规定因特殊情况确需安排或使用超龄建筑工人的,施工单位可在核验超龄人员健康证明后合理安排岗位。我们期待出台"清退令"的城市都能同步制定更多配套政策,为农民工免去后顾之忧,让他们"留"得安心。

农村也应成为"回得去"的地方。一些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主要还是因为农村相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就业增收渠道少。长远来看,不少超龄农民工终将离开城市回到家乡,还应大力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的美好家园,让农民群众尤其是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养家。国家相关部门更应从宏观政策层面建立更高水平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统筹养老保险跨省转移接续工作,让农民工"退"得体面,老有所养、心有所安。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