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让张相彬至今难忘。他告诉记者,开始直播前,县里利用文化站等渠道进行了宣传。刚开始直播的时候,观看的本地戏迷居多。然而后来外地观众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占到将近一半。通过直播间了解濮阳当地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多,比如濮阳有什么名胜古迹、特产等等,都会在直播间问。
"看到我们的地方戏,特别是这些小剧种在抖音上这么受欢迎,我的确非常激动。"张相彬说,地方戏曾经有广阔的演出市场,但时起时落。他的舞台生涯已40多年,见证了地方戏的兴衰,曾经一场庙会数百人从十里八乡赶来听戏,但如今看戏的人正在慢慢变少。
"以往,振兴曲艺说唱团每年会有100多场演出,但是疫情期间,县里的剧团全部停演,剧团靠唱戏养活自己都很难。""说唱濮阳"开始直播后,张相彬感到眼前猛然一亮,他感觉抖音为地方戏的传承发展打开了一扇窗。
"说唱濮阳"直播现场
姬厚震告诉记者:不少网友在观看直播时,会通过打赏等形式给予鼓励,让戏曲演员们的收入也得到了一些提升。
戏曲演员的收入有两部分,一是团里承接县里的下乡演出,每年演出100多场,会有一定的政府补贴,这样能保证基本的服装道具开支等;另一方面,部分演员个人也会接一些酒店、庙会的演出等,一般情况下,一次外出唱戏演出费只有500元。
"说唱濮阳"开播后,实时观看直播人数超过千人,每天累计看播观众超过10万,也获得了一些打赏收入。"很多人之前在老家也看不到我们唱戏,但在直播间,不少粉丝是千里之外的同乡打工人,他们还会在直播间表示感谢。"姬厚震说。
对于演员来讲,线上线下演出体验也有不同。"线下演出能直接看到观众的反馈,而在线上则有网友对唱戏水平进行直接点评。线上演出不用装台,也不用起早贪黑赶场,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练习自己的基本功,团里排戏时间也有了,可以用更多时间来创新剧目。"梁珂珂说。她和直播间的另一位演员赵翠英是母女,她说:"和母亲一起参加演出,给老乡们带去精彩的节目,这样很有意义。"
张相彬告诉记者:"现在直播有观众认可,开始进入良性循环,我们会尽全力把直播做下去。下一步在服装、化妆、道具上增加投入,争取打造一流的戏曲直播间,赢得更多河南的甚至是全国的戏迷粉丝。"
"疫情结束后,我们将尝试让直播间进村、进养老院,排演一些濮阳特色小戏,让'说唱濮阳'直播间成为濮阳的戏曲文化新名片。"
抖音:加大戏曲直播扶持,让传承更有力
近年来,短视频和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兴起,大大拓宽传统戏曲艺术受众范围,让文化传承不再局限于戏台,依托新兴传播方式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在创新中发扬光大。通过直播平台,让年轻人和传统戏曲从业人员广泛连接,近距离直观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了解戏曲价值以及戏剧人台前幕后的故事,让观众对戏曲认知更丰富,认同更强烈,增加共情。
同时,短视频和直播可以让戏曲内容精准触达戏迷群体,快速寻找分众市场,通过直播打赏,提升戏曲演员的多元化收入,提高传统戏曲从业和坚守的积极性,解决就业问题。对于戏曲爱好者也可以用直播收入反哺戏曲爱好,丰富和扩大戏曲文化传播人群,增加大众参与的积极性。此外,通过线上带动线下,形成有效互补,网络戏曲粉丝也可以成为线下观众,让舞台戏剧舞台表演更有传播力。